第8部分(2 / 4)

。接著,馮玉祥進行三件事 一、把總統曹錕抓了起來,二、把滿清廢帝傅儀趕出紫禁城,三、電南方孫中山立即北上議和。與此同時,吳佩孚因面對南北的夾擊,終於不敵,退向湖南,那時但求自保,就此把北京讓給了奉系及馮玉祥。

由此可見,這些軍閥間的戰爭,口頭上是維護法統,實質上是搶權奪地。就以「直奉戰爭」而論,本就是北方的派系之戰,不過南方也間接介入了。因此,直、奉間的勝負,亦影響到南方。譬如,第一次時,奉系敗了,因孫曾幫奉,被直系鼓動陳炯明在廣州造反,把孫迫回上海去了。第二次時,奉系勝了,又孫亦聲援,隨即獲馮玉祥電邀上北京議和。其實,如果認真分析,這類以奪權搶地的戰爭,也無所謂正義或不正義。其目標始終是,一、消滅敵對軍力,二、瓜分所有權益,不外如此而已。只是,這時的孫中山大概基於過去的錯折和失敗,也欲採取靈活應對策略,同意北上,姑且謀和。

因為據馮玉祥後來透露的單方面構想,本是意圖以孫中山掌政,以張作霖掌軍,若能達成南北統一,便可同創新局。但馮沒有想到,孫還未抵北京,他已經失勢了。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2章,第3節:孫文逝世,舉國同哀

陳天璇《中國歷史何其易下編》現代史

第2章,第3節:孫文逝世,舉國同哀

第2章,第3節:

孫文逝世,舉國同哀

孫文自從一而再地南下在廣州組軍政府以來,一直主張北伐,圖武力達統一。其後1925年之北上議和,應該是異數,反其道而行。這好象突然欲急於求成,亦顯然對時局作出妥協。因為,他已經兩次計劃北伐失敗了,而且他依靠的力量一再證明,無論來自廣西廣東,他們最終還是軍閥。南北同是一丘之貉,這都是痛苦的經驗。所以,到1924年時候,孫中山在改變,一方面是決定聯俄容共,另方面是不排除南北和。因為,過去既能與西南軍閥謀共事,今後亦能與東北軍閥搞合作。在直奉戰爭前,孫不僅發宣告反對曹錕與吳佩孚,並同時聯絡了張作霖以及段祺瑞。馮玉祥的陣前倒戈是宗意外,孫中山的答應北上亦很倉促。馮10月25日致電孫;孫10月27日就答允。孫對北上議和並沒寄望過大。他只認為即使失敗,也是一次很好宣傳。所以,去得輕鬆,隨員不多。他唯一的議和主張就是呼籲召開「國民會議」,然後希望透過開會,尋求兩大對策:一、對內,結束軍閥統治,解決中國的統一和建設問題;二、對外,廢除不平等的條約,反對外國強權侵略。這就是他動身之前「北上宣言」所強調的中心內容。然而,最不幸是,此行事與願違;孫最後在北京病死了,南北並沒議和。

孫中山是廣東中山人,於1866年,出生於當地的翠享村。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因是中山人,世稱孫中山。他曾於1878年隨母、兄赴美國檀香山讀書。後回香港繼續,1892年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隨而行醫澳門、廣州等地。1894年曾至天津,上書李鴻章,提出過變法,但是未被採納,遂於11月在檀香山建「興中會」,呼籲振興中會,提倡革命運動。1895年把總部移至香港,準備在廣州起義,因事洩逃亡國外。1900年又潛回惠州籌劃起義,又因失敗,再次外逃。繼在國外宣揚革命。1905年他在日本把興中會、華興會、和光復會聯合起來組成「中國同盟會」,他任總理,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革命政綱,然後又以「民族、民權、民生」的「三*義」作為實施的指導學說。從那以後,同盟會先後組織和領導十次起義,最後才於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成功地連續佔據了武漢三鎮開創共和。孫中山自美國返回南京,被推選為第一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就職,宣佈國民政府成立。2月下旬滿清皇帝傅儀正式遜位,3月底孫讓臨時總統位給袁世凱,遷都北京,國會改選。同年,同盟會改組而成「國民黨」,孫被推舉為理事長,聲言棄政,督辦鐵路,黨務交宋教仁主持。但宋不久被人刺殺。孫認是袁世凱指使。復出活動,與袁對抗。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逃日本。旋把國民黨改組中華革命黨,派遣志士回國展開武裝鬥爭,但是未見成效。孫繼組革命軍,在中國四方分設司令部,與袁世凱政府針鋒相對。1915年10月在東京與宋慶齡結婚。1916年袁世凱改稱帝,孫發起護國討袁運動。3月袁被迫撤消帝制,6月因眾叛親離憂憤死。其部眾北洋軍繼續掌權控制北京。孫遂把中華革命黨總部遷回上海,隨亦歸國,到處演講,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