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這些離島,但要*承諾將在一定時間內不進攻臺灣。由於*當時不置可否,為了增加其說服力,24日美向臺灣空軍提供軍刀機及響尾蛇飛彈的裝備。30日美竟又單方面公佈其向*所提停火條款。但10月1日蔣介石卻發宣告堅決死守金馬,並說,*無接受美國建議的義務,同時反對撤減所有離島的駐軍。5日*國防部長彭德懷突發布「告臺灣*」,宣佈暫停炮擊七天,讓守軍有機會補給,但以美艦不參與護航為條件。8日美判斷*是在響應她所提的停火條件,立即公開表示不再護航,並乘機叫蔣放棄金馬等離島,同時提出劃峽而治,倡言*計劃。蔣介石則大怒,竟攜宋美齡去巡視金門,並派蔣經國往慰勞駐軍,以示對美抗拒。12日*再宣佈停火兩週,續延長讓蔣軍自行運輸補充;這在當時亦等於是給蔣抵消美不護航壓力。20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挾其兩中國論飛臺灣,滿腹密圈,迫蔣談判,對外聲稱定要達成臺海和平使命。豈料,同日,毛澤東竟下令恢復炮轟。據稱毛當時對左右說,這樣是幫蔣守住金門。另外蔣介石在聞報炮轟後亦欣然傳令回炮。就此,臺海風雲再起,國共內戰延續。25日*更加發布「雙日停火」的決定。此後「單日打、雙日停」,打打停停,逐步降級,漸漸,變成臺海之間國共雙方所舉行的一陣例炮。這情況一直維持到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才由*國防部長徐向前發宣告取消炮擊。
縱觀這次金門炮轟事件的轉折與結局,是蔣、毛隔岸連手對付美國阻其搞兩國中國。而事實上,國共雖阻止*的產生,卻形成兩個政權的繼續並存。又臺灣至今除依然是中國領土一部份,仍稱代表整個中國,其主要依據是,因為能續保有金(門)、馬(祖)這些離島,臺灣就多於只是擁有一個省。當年如此,至今猶是。但臺灣迴歸祖國的命運正向好的方面變化。 。 想看書來
第5章,第8節:廬山會議,內情複雜
陳天璇《中國歷史何其易下編》現代史
第5章,第8節:廬山會議,內情複雜
第5章,第8節:
廬山會議,內情複雜
廬山會議,這裡是指,1959年7至8月間在廬山召開的那一次*中央政治局的擴大會議。它最突出的結果是,彭德懷將軍罷官了,並因而貶為反黨份子。有關他生平的對錯,坊間專文不少,最大罪是裡通外國。
簡單地講,廬山會議本來是*最高層一次意圖檢討大躍進及人民公社在施行上如何改進錯誤的會議。
彭德懷當時在*中央是政治局委員。在國家機關內兼中央軍委會副主席、國防部長、及國務院副總理等職。然而,廬山會議及軍委會批鬥後被撤職,只留黨籍。會議由7月2日開始至8月1日止,叫做前期;又由8月2日至8月16日叫做後期;史稱*八屆八中全會。這個會透過了「為保衛黨的總路線、反對右傾機會主義而鬥爭」和「關於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等檔案。就這樣在個半月內,這位曾三十年參加紅軍革命、歷任紅軍副總司令、朝鮮戰爭志願軍總司令、國防部長的彭將軍,從此退出領導核心,在政治舞臺上消失。
廬山會議原定的議題是總結1958年以來的經驗教訓,討論今後在經濟工作上的任務。會議前期,毛澤東在講話中對國內形勢概括地形容:「成績偉大,問題不少,前途光明」;他並指出大躍進的重要教訓之一是沒有搞平衡,指標過高,要改過來。他還提出讀書、形勢、工作任務等十九個問題要與會眾人進行座談討論,以便能有效地糾正當時已經覺察到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的錯誤。在分組討論中,與會者出現了意見分歧。彭德懷亦參加,他在西北小組發言九次。大概意猶未盡,他想找毛面談。據說去了兩次,均未能見到毛。於是在7月14日,他把想講的話,寫了一封長信,送去給毛澤東。沒有想到就因為這封信竟然改變他戎馬的一生;被指反黨,含屈而終。
事情的逆轉是這樣。據稱,毛澤東閱信後,把它當意見書,叫印發給與會每個人並且要大家細加討論。
其實,彭信的內容可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是讚揚大躍進及人民公社的成績;第二部份才提到施行中出現的種種過左現象。比較起大會檢討及毛澤東有關的發言,彭信內的用詞並不見得比其它人尖銳。而且,最值得特別留意是,他沒有直接攻擊毛,甚至沒作明顯影射。所以,把它歸究為刺激及得罪毛的關鍵應是與事不符的。
長期以來,人們把廬山會議視為彭德懷與毛澤東之間個人宿怨的一次最徹底的較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