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1 / 4)

認。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6月27日,曾經聲言不干預中國內戰的美國,突然又以太平洋的安全為由插手。總統杜魯門命令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從而阻隔著國共內戰的延續與軍事衝突。

第4章,第9節:兩個政府,兩個國號

陳天璇《中國歷史何其易下編》現代史

第4章,第9節:兩個政府,兩個國號

第9節:

兩個政府,兩個國號

國共曾二次合作,又二次決裂交鋒。之前攜手,是因為有共同敵人;之後互鬥,是無法一起組政府。其中最大的分歧是,彼此政綱有別。國民黨自翔是依循孫中山的三*義,意圖走資本主義建國;共產黨則毫不諉言,信仰馬列並發展馬列,要帶中國進入一個共產主義社會。

抗戰勝利初期,國共聚首和談,一度同意以非武力方式來解決彼此的分歧,例如,如何組聯合政府,如何改編八路軍,甚至因而舉行首屆政治協商代表會議研討細節。那是在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曾以國民黨8人、共產黨7人、*同盟9人、青年黨5人、無黨派人士9人等38位代表在重慶召開,並且透過了政府改組案、和平建國綱領案、軍事問題案、國民大會案、協議五五憲草的修改原則12項等決議案,並組織憲草審議委員會。總目標是,先制訂全國的憲法,然後達成軍政合一。這段國共間最融洽的合作雛議,卻因各方代表多寡的問題觸礁,而且,竟是就未來政府內所佔席位多一名少一名之差未能繼續。當時*對新政府所提的要求是,共產黨與*同盟應合佔十四席。國民黨不同意,只允給十三席。爭議的關鍵是,政府委員商定為總數四十名,重大事情要三分二才可透過。十三名與十四名的分別就是,不足與剛多於三分一。國共間的互不信任,本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欲與*同盟合起來成否決之數,以防萬一,國民黨有顧慮。各不讓步,爭持半年;原定國民代表大會為此一延再延。最後國民黨決定無共產黨及*同盟代表參加也可如期召開。這分明是等於宣佈國共從此各走各路。果然,周恩來在會外招待中外記者,直斥此舉非法,離南京,飛延安。但是制憲國民大會繼續,出席者有1701人,雖然共產黨與*同盟代表合計349人均沒參加。大會由1946年11月15日開幕至12月24日閉幕,會後宣佈透過「*憲法」及「選舉法」,並定於一年後(即1947年12月25日)開始實施。隨即在1947年,3月7日,正式驅逐*駐南京的最後一批代表;3月10日,下令國軍進攻延安。6月30日,向全國發通緝令捉拿毛澤東及朱德等*軍政領袖。

就在國共內戰期間,國民黨步入行憲期。首先按規定再選出全國白區代表,繼而舉行首屆行憲後的國民大會,於1948年5月1日結束前選舉蔣介石及李宗仁為正、副總統,並公佈國民黨自此還政於民,不再是*。

但經過兩年多內戰,*在軍事上以弱勝強,至1949年1月,已佔取了東北及華北。於是,在國共較量中,開始處於上風。又由於金圓卷的改革及隨後的貶值,造成白區內經濟混亂和災難性崩潰,使國民政府的聲譽大跌,蔣介石亦在責罵中下野。李宗仁接替後,一度要求言和。國共又再商談如何合組政府。至4月因無具體結果,*遂決定訴諸武力。自那時候開始,*雙管齊下,一方面以武力意圖解放全中國,務擊敗國民黨,收編投降國軍;另方面是爭取其它黨及中間派,回到先前決議,籌另組新政府。1949年3月,毛澤東已率員從西柏坡搬進北平。

由6月15日至19日,在*組織和召集下,一個名為「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便在北平召開。參加這次會議的除了中國共產黨代表之外,還有其它*黨派、各界*團體、各界*人士、全國少數民族、海外華僑代表等二十多個單位,共計134人出席。會議透過籌備會的「組織條例」和有關單位「名額規定」,選出了籌備會常委會成員,並推舉毛澤東為主任,周恩來等為副主任。6月30日毛澤東發表「論人民*專政」一文,闡述「新中國」的未來性質。文內指出,中國今後將會實行人民*專政。它將會是一個「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及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權;它對人民實行*,對反對派實行專政。這將是新中國。

隨後,由9月21日至30日,在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舉行。與會代表共計635人,暫行全國代表大會職權,並在透過一系列議案及「共同綱領」後,先決議成立「中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