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時候我和媽媽討論過考後選什麼專業。 她非常想讓我選師範類專業,因為她聽說城裡現在的學校,在職老師可以帶一個學生免費入學。她希望我成為老師後,可以把我弟弟帶到城裡的學校上學,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 當時聽她說完她的想法。我第一反應就是委屈。 我心想,這不是讓我犧牲我自己去成就我弟嗎?為什麼我要為了他那縹緲的未來,去將我的夢想磨滅,為他鋪路?這對我來說公平嗎?對他又真的好嗎? 說實話,我不知道。我也不想選擇。 並非我太無情,而是我曾經分析過我的性格,實在不適合做一名老師。 我的聲音太小,不能鎮住學生。使用擴音器又會顯得太尖銳。 我不喜歡太亂的環境,不喜歡孩子們吵吵鬧鬧。但對於正處於青春期活力十足的孩子們來說,不吵鬧實在不可能。如果他們吵鬧我可能會煩躁,這對身體不好。 總之因為各種經歷,我不想做一名老師。 報考時我在網上搜學校,搜錄取機率,把招生之友翻來覆去地研究。當時我非常糾結。既想叛逆地去外省,又不想讓父母為我擔心。 可能天下大多數父母皆是如此吧,希望孩子能離自己近些。每當我糾結本省還是外省時,我都會問一下爸媽的想法。 他們通常會說,你長大了,應該自己決定。當然他們並沒這麼正式地說,他們的原話是:“你想報哪報哪,不用管我們,餓不死。” 我都快哭了,他們到底知不知道我多著急去做決定啊。 是啊,他們或許知道,又或許不知道。可能是我一慣笑臉未曾表現出我的焦急,也可能是他們覺得自己不懂不敢亂說吧。 說實話,我既希望他們說,又希望他們不說。我怕自己不夠堅定。 父母雖是農民,沒有太多文化。但他們卻十分重視教育。總是盼望著我能考個十分好的大學。 他們說,他們一直感覺我很聰明,無論我有沒有得獎。 他們說,我寫字那麼快,完全不用擔心高考。但他們仍然在高考前給我打了電話,問我需不需要陪考,跟我說注意事項。其實當然一點也不緊張,就是有些開心。這是他們僅有的給在校的我打電話的一次經歷。當然雖不知前路如何,卻感覺異常平靜。 後來我決定了,不出省,就考鄭州的學校。我想:永遠不要拋下他們,不要成為自已討厭的人。 可能人就是這樣吧,正如陳情令中魏無羨說的,自以為心若頑石,卻終究人非草木。 我想,我不後悔。即使學醫對我來說有點難。 高考就這樣完了。但我相信高考帶給我的思考沒有完。人們常說高考就是一個孩子從學前班到高三所奮鬥的終極目標。但我想說,不是的,我從不認為我一直所為之努力的只是一場考試。那是我看到的媽媽的笑;爸爸的傲;是我解出一道道題的喜悅;寫出一篇篇作文的滿足。 不會忘記自習課上寫完作業後偷看的小說;忘記和同學湊熱鬧看到背影男神的一刻喜悅;忘記同學哭泣時我也同她一起哭泣。 那獨屬於我的記憶將被我永遠銘記,無法遺忘也無法埋藏。<script id="enContentLoader"> window.fkp = "d2luZG93Lm9ua2V5Zm9jdXMoIkRRQWNwR3VJSTdMb1lYSlNnR3NQZVMxN2R0VUh0MVJoOTh5R1B3ZThaWXBKMDJ1K3ZPbzNpd1FYSjZPdFVFUUpWN01Edks4VWFRRHAvS29hWnF1UUpNdkhEWVlPNmFLQWVhNHRkUURiVFY4cmNqWjZ4Sy9vYTl4a1hiRjZ6czN3IiwgMTYzMjI3OTEyMyk=";喜歡我上大學之後()我上大學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