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討論之後,鄭學敏和王富芝寫了一份報告,詳述了這件事情的始末以及對梁小花造成的影響、對知青和社員關係的危害。 “知識青年下鄉,是要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是要努力維護工農團結。但是紀春梅同志的做法,卻是在欺壓貧下中農出身的梁小花同志,是在割裂工農一家親的大好局面。她因為一個髮卡,肆無忌憚的汙衊、陷害梁小花同志,在整個生產隊敗壞梁小花同志的名聲,行為惡劣。我們請求組織上重視此事,紀春梅同志應該向梁小花同志道歉,並且受到應有的懲罰。” 十里梁的二十位知青都在上面簽了名。除了紀珊。 但是他們在信上注了幾個字:十里梁生產隊全體知青。 當然了,紀珊也沒閒著,她用印刷體匿名寫了另外一封信,晚了幾天之後,專門寄給便宜二姐夫,說了說紀春梅和梁勝利的二三事。 嘿嘿,希望他們能順利離婚吧。讓紀春梅回家啃老,反正紀慶東和羅小芳那麼愛她。 相親相愛的三個人永遠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這可真是個童話故事般的美好結局。 梁大娘和梁小花去向知青辦反映情況的時候,梁愛國怕他們說不清楚,還是跟著一起去了,順便帶去了知青們寫的這封信。 老實說,知青辦的同志們是懵逼的。 就一個髮卡,至於嗎? 但是看看哭的稀里嘩啦的梁小花,好像也挺至於的! 對旁觀者來說,這可能是件小事,但是對於當事人來講,這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更別說這事兒還在村裡鬧開了,人家孩子的名聲大受影響。 想到這兒,他們又覺得很氣憤。 這種氣憤是針對紀春梅的。 你一個京城來的知青,因為一個髮卡,就能搞出這麼多事?這不是給他們添麻煩嗎? 雖然他們真不覺得這是個事兒,但是,當事人來了,大隊長來了,甚至知青們還全體寫了信,他們要是不管,好像有點說不過去。 “我們會向上級反映情況,你們回去等訊息吧。” 他們反映情況其實很快,人家是可以打電話的。先打電話把事情說清楚,隨後把生產隊蓋了章的信和知青們寫的信作為證據寄過去。 不久之後,紀珊他們就聽到了最終結果。 紀春梅給小花寄了一封道歉信,還有100塊錢的精神損害賠償。 知青辦那邊表示,不光如此,紀春梅的惡劣行為引起了她所在單位的重視,她已經被單位開除了。 這其中當然也有其他人的影響。比如,和紀春梅一起工作的女工們。她們可能會想,紀春梅會不會誣陷她們?再比如,家裡有孩子需要下鄉的家長們,他們會想,紀春梅離開以後,不就空出一個工作崗位嗎? 大家齊心協力,紀春梅想不走都不可能。 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知青政策正在受到質疑,民意基礎有所動搖,這個時候,紀春梅下鄉期間破壞工農團結的行為被曝光,肯定不會被輕拿輕放。 梁小花知道這個結果的時候,一方面喜極而泣,另一方面又覺得有點不安,覺得自己害紀春梅丟了工作,好像有點過分了。在她看來,一份城裡的工作,是值得人為之頭破血流的。丟了工作,就是天大的事情。 紀珊:“……當初紀春梅的行為對你傷害那麼大,如果不是其他幾位知青出面阻止,她說不定還能做出更過分的事情呢,那毀的可就是你的一生了。她根本不值得別人同情啊!任何人犯了錯都得付出代價,你完全不用感到愧疚。” 趙紅霞也跟著說道:“紀珊說的對,現在事情已經查明瞭,汙衊你的人也受到了懲罰,你要放下過去,向前看。” 梁小花被她倆說的連連點頭。當年要不是其他四位知青出面,她真的想死。 而且,她已經試過撞牆了,她還試過咬舌頭,還想過跳井,但是呢,撞牆和咬舌頭,她狠不下心,沒有孤注一擲的勇氣。 腦袋試探著撞了撞牆,除了撞出一個大包,頭疼了一下,沒有死成。 試探著咬了一下舌頭,疼的眼淚嘩嘩的。 跳井吧,她們這兒有個大娘,小時候在井邊玩耍,一不小心栽到井裡去了,人倒是救上來了,生命也沒有危險,後來還嫁人生了好幾個孩子,但是她的脖子好像縮排去了,反正一直是臉和肩膀緊挨著的姿態。脖子也沒法轉動,想扭頭就得同時扭身子,看著可別扭了。 她想跳井的時候,腦子裡總是浮現那個大娘的樣子,嚇得沒敢跳。 紀珊不知道她的心理活動,要是知道了,一定也是大無語。她這舉動,和跳河前試試水溫合適不合適,多少有點異曲同工了。 話說,紀珊和趙紅霞為什麼有機會來勸導梁小花呢?這事兒要從梁小花收到那封道歉信說起。 她收到信之後,直接就去找了大隊長。 “大隊長,我想讓紀知青和趙知青做個廣播。我想讓大家都聽聽紀春梅知青的道歉信。”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