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隊長在家嗎?” 梁朝明站在大門口,客氣的問道。 “誰呀?” 一個粗獷的漢子從正屋裡走出來,正是今天去接他們的唐建設。 “大隊長,是我,我是今天新來的知青,我叫梁朝明,來找大隊長有點事。” “進來說話吧。” 梁朝明這才進了院子,跟著大隊長來到了堂屋裡,分賓主坐下。 “你來找我有什麼事?說吧。” “是這樣的大隊長,我們這一次不是來了6位知青嗎?關隊長給我們分配了住所,但是除了主屋那邊都沒有盤炕,聽說這邊的冬天很冷。 我想問一下咱們這邊誰會盤炕,想請大隊長幫忙牽個線,我自己出錢請人盤個炕,另外就是再壘一個灶臺。” “這樣啊,這個事簡單。” “東子!東子!” “來了來了,什麼事啊爹?” 一個年約十三四歲的男孩跑進來,黝黑的臉上掛滿了汗珠。 “你帶著這位哥哥,去你三爺爺家一趟。” 又扭過頭來對著梁朝明道:“你跟著冬子,他會帶你過去。” 梁朝明點了點頭道了聲謝,就跟著東子走了。 其實他當然知道這個村裡誰會盤炕,但卻不得不做出個樣子來,總不能他才剛剛到村子,就對這個村子裡的人和事都已經很瞭解了吧? 跟著東子來到了唐三爺爺家,把自己的訴求說了,唐三爺爺的大兒子唐大叔很痛快的答應了。 “行,沒問題,盤一個大通炕是5塊錢,既然你想盤一個單人的小號的,那就給我3塊。 不過這個價格是不包料的價格,再加上一個灶臺…… 夏天的時候燒灶臺,人在炕上可受不了,所以還得再壘一個爐子,靠牆根做一個煙道…… 總共是……不過你們剛到的知青,也沒有土磚,所以盤炕壘灶臺和爐子可以都由我們幫你出材料,一共算你8塊錢,你看怎麼樣?” 唐大叔想得很周到,也省了梁朝明還得去買想辦法買爐子,而且這個價格對於梁朝明來說已經是很良心的價格了。 畢竟就算他換了工業票買爐子,恐怕八塊錢也拿不下來,現在唐大叔還把爐子的事給他解決了,簡直就是意外之喜,已經很超值了。 而對於唐大叔來說,這一筆買賣也很划算。 首先就是他說的土磚,並不是磚窯裡燒出來的那種青磚或紅磚,而是農家人用泥加上麥芒,自己用模具脫出來的泥坯,當地人稱為土磚。 就比如他們家,農閒的時候就會脫一點備著,一來二去的,也積攢了不少。 不要說接梁朝明這一個單子了,就是再加上兩個炕,材料也夠了。 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沒有本錢的,就是費點功夫而已。 首先土這玩意兒隨處可見,是不花錢的,其次麥芒這個東西,隊裡每年都會有很多,但卻不怎麼受歡迎。 因為這玩意兒用來當柴火燒,會壓火,導致在燃燒過程中冒出大量濃煙,而大多數人家的灶臺都是建在屋裡的,這個時代的房子高度又不高,有濃煙就散得很慢。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沒有人願意用這個引火。 所以這玩意是任由村民們自己拿回家的,隊上不會管。 脫這些土胚,既然沒有需要花錢的成本,那對他們來說,費的也不過就是一點空閒功夫而已。 而對於對於農家人來說,空閒功夫是最不值錢的東西。 雙方愉快的達成了協議,梁朝明很很痛快的先付了款,唐大伯當場就跟著他去了知青院。 這個季節是夏季,炕盤好了晾上兩天就能睡人。 在這兩天期間,梁朝明決定就用木板鋪在地上,在地上打個地鋪,白天的時候就收起來。 反正按照唐大叔的預算,這炕小半天就能盤好,剩下來的時間就是一個晾曬的過程了。 畢竟梁朝明要求的尺寸很小,首先是按照房子的橫寬,大約在2米8左右,這是炕的長度,寬度梁朝明只要求了1米3。 只要能睡他一個人就好,他可不想因為盤的太大了,等到知青院住不下的時候,有人進來跟他擠。 1米3這個寬度就剛剛好。 至於長度,多出來的地方正好放兩個炕櫃。 在一番實地考察之後,梁朝明又加了五塊錢,讓唐大叔在灶臺上方給搭個能遮風擋雨的簡易灶房,當然還是包工包料。 見梁朝明領了位當地的大叔在那裡比比劃劃,說的熱鬧。 魏長江很快就湊了上來,認真的聽著兩人之間的談話。 等到兩人終於敲定了計劃,魏長江連忙跟著開口說,自己也要請這位大叔幫忙盤個炕,至於灶臺嘛,他就不壘了。 他準備跟那些知青一起吃飯,畢竟 魏長江覺得自己根本沒點亮做飯這項技能,所以還是跟著大傢伙吃個現成的吧。 唐大叔自然是滿口答應,說給梁朝明壘好了,魏長江那邊馬上就開工。 不過也特別說明了,現在白天要上工,只能在下工後來做,兩人自然也沒有意見,現在離著冬天還早著呢。 第二天中午下工後,唐大叔就帶著兒子拖了輛板車,將材料都拉到了知青院裡。 傍晚下工後,水都沒顧得上喝一口,就帶著兩個兄弟和一個兒子,一個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