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坤出門前去還了姚國建的小簸箕,還在他家看見了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穿著件紅紅的棉衣,樣子頗為文靜。
姚國建不無自豪地說這是他的小閨女,四十所出,被他嬌慣壞了。
李承坤笑笑,遞給了小女孩一個紅包。姚國建連忙推讓,還說李承坤自己都是孩子,給什麼紅包這是。
一來二往的,李承坤又免不了要和他周旋寒暄一番。一番說辭,姚國建這才收下,並讓小女孩喊承坤哥哥,還教她說了祝哥哥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之類的話。李承坤自然笑答,權當受了他這份人情。
對面的姚國章看見李承坤從二哥家裡出來,忙過來問是什麼事情。
姚國建就說李承坤過來感謝他送湯圓過去,還說兩個男孩子不懂過生活,門窗都不鎖。唯獨沒有說李承坤見了他的小閨女,還給了她一個不小的紅包。
永久牌的腳踏車行走在鄉間的坡道上。他們走了很多的路,經過了很多村落,看了許多神社和寺廟,遇見了很多不同風俗的祭典。
李民好奇地問為什麼世界會有那麼多種人,那麼多種習俗,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個地方,遵循同一種習俗不是更好嗎?
李承坤從車把上抽回一隻手,握住了李民搭在他腰上的手。手指沿著還沒有發育完全的細小的指骨摩挲,然後把他連同自己的手一起放到了他黑色皮衣的口袋裡。
“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有自己想要堅持的信仰和喜歡的東西。”
“我們改變不了別人,別人也無法說服我們。但只要我們不去影響其他人,其他人也不來影響我們,這便是和平。”
“世間很多事只是不同,並無對錯。”
李民放在口袋裡的手很安靜,說明他在思考。
良久,李民又伏到了李承坤的背上,認真的說:“我聽不懂,但總覺得哥哥說得有些傷心!”
李承坤握著李民的手緊緊一收!
聽不懂沒關係,只要你能理解我滿腔的情緒就足以!
晚上回來的時候,兩人帶回來了一大塊燒豬肉。因為白天沒吃什麼東西,李民餓得差點把口水滴了上去。
燒豬是羅家村的村民給的。他們經過羅家村的時候,剛好遇見當地村民在祭廟。一大幫人守住祭臺邊上,看見他們從來路來時,熱鬧地截住他們不讓走。說是有好幾十年沒來過這麼年少的孩子了,而且一來還來了兩個,生龍活虎的,今年肯定是村裡的好年份。
兩人當時一頭霧水,被攔下後村民也沒對他們幹什麼。就拔了桌上的香火蠟燭,然後猛地分著雞鴨魚肉,每樣都讓他們帶點。直到村民們給他們掛滿了兩個胳膊,推著兩人往外走,李承坤才反應過來是要送他們東西。
無功不受祿,是李承坤一直堅守的原則。所以,這會兒他一個個放下自己手裡的袋子,婉拒道:吃不了那麼多。
村民們一聽,這豈不是預示著今天穀物豐登,餘糧豐盛!於是,就更加高興熱情了,忙應:“吃不了那麼多沒關係,留著,都留著。”
知道這兩個孩子大概是外鄉人,為長的大伯過來扶著李承坤的臂膀說:“得拿著。今天我們祭廟,你們是我們遇見的第一趟人物,是貴人。給你們帶東西是我們的規矩。”
李民眨眨眼睛看了李承坤一下,嘀咕著說:我想吃燒豬。然後自己抱著豬排轉身,不客氣的走。
李承坤笑笑,也不再推辭,轉身一個勁地對那些叔伯說謝謝。還乖巧地又說了一些要村裡人丁興旺,福壽綿長的好話,那些村民高興得合不攏嘴,恨不得把供桌都讓他們帶上。
李承坤在煤爐上熱好了去年的飯菜,感覺今天變暖了許多,乾脆把小桌子搬到了爐子旁邊。然後讓李民拿碗筷到外面去,今晚他們就在露臺上吃。
李民蹦蹦跳跳地高興了一陣,圍著爐子看李承坤在烤那塊帶回來的燒豬排。可當他看見架在兩根鐵絲上自己的那兩個寶貝羹匙時,不高興了。
忙追問李承坤這樣會不會把他的羹匙燒壞了。
李承坤撇了他一眼,隨意地說,壞了再買就好了,以後要什麼都給你買。
李民瞬間又恢復了高興的模樣,對於李民這千變萬化的情緒,李承坤都不得不感嘆他的天真。
本來不應該用煤爐烤肉的,因為煤爐帶有輕微的毒性,這個李承坤知道。但家裡沒準備木炭,所以先將就著吧。
改天去買個火盆,再買些木炭回來,偶爾的給小孩烤烤火。還可以給他玩烤番薯花生豆子啥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