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因為拖拉機站的責任,讓“天然”廠斷氣了的話,你就把我整個地餵給了它,我也沒有一絲兒怨言哦。
李站長放下電話沒多久,北山一村便派人開進了拖拉機站,說,鎮領導已經答應下了,叫拖拉機站的所有車輛一律開進“天然”廠裡,隨時待命出車拉貨,考慮到拖拉機站是承包經營,好歹也要養老婆娃崽兒喂肚子:“天然”廠本著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大度氣量和負責任態度,可以付給所有車輛的出車費用,就按天數核算,不過呢?不能是現錢,必須等到產品賣出後,才能兌付錢款。
事情已經鬧到了這個份兒上,李站長還能講說什麼呢?只有聽命派車一條路可走,其實,他也明情,北山一村的人都是拿虛話大話吹慣了的,哪就會這麼講信譽,說是賣出了貨物就付錢,還不知到猴年馬月吶,要是他們的貨物一輩子都賣不出去,不等於自己餓著肚皮白白地給他們服務了嘛,他心裡雖有千般地不情願,也只能打掉門牙朝肚子裡咽,臉面上還不能太彆扭了,萬一北山一村的人再跑去跟楊賢德奏上一本,他李禿子可就真成了禿頂光瓢兒了。
北山村人動用的種種手段和措施,在鮮果收購初期,的確收到了極好效果,他們的鮮果庫存量大大超過了杏花村的儲量,甚至一度有獨霸鮮果資源市場的勢頭,但是,隨著鮮果收購期的慢慢推進,他們感覺到,自己的鮮果收購量漸呈下滑趨勢。
究其原因,杏花村使用的是現場付款的辦法,把一些個小商小販和小果園主的果子全部吸進肚裡,自己只是把住了大型商販和果園主的貨物流向,畢竟大型商販和果園主的數量有限,基本等同於那些零散貨主的累計總量,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把拖拉機站的車輛牢牢圈住了,卻並沒影響到杏花村的收購貨運,有內部傳來的訊息說,杏花村從鎮外調來了幾輛大型貨車,拉得多,速度快,跑的路程也遠,有時,他們甚至還跑到江蘇境地和周邊縣區收購鮮果,不僅貨運工具沒有封堵住,就連貨源地也是封堵不住了,再就是,因為剛剛搞完基建專案,自己手中可利用的流動資金十分有限,有時都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根本不能按照當初允諾的那樣,對貨主們到期付款,本地的商販和果園主們多次索要無果,見貨款不能及時到手,便心存疑慮,再也不肯把手中的餘貨賣給“天然”廠了,而是候著“天野”廠上門收購,甚至有些商販們還捎信打電話,央求杏花村的人前去收購果子,這樣一來,資源市場便開始有了向“天野”廠傾倒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