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及川光博一個措手不及。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日方的產品價格比歐美產品便宜,技術含量高、質量好。但我這裡有一些案例顯示,在過往的中日貿易中,一些日本企業的信譽實在是讓人擔心。高額的配件和售後服務費用,透過特殊標準體系限制非日方企業的後續進入能力,歧視性的技術封鎖,還有很多問題。說實話,這讓我們在選擇日本供應商這件事情上非常小心。”
柴老招手,跟著一旁的中方工作人員就遞上來一份檔案。柴老接過來,轉手就交給了及川光博,然後幾乎是毫不客氣的痛斥道。
“這裡有一些案例,都是我國與日本企業合作中遇到的問題。比如說這個我們新宜縣第二化肥廠,使用了兩臺日本產的壓縮機。去年壓縮機驅動軸出現質量問題,我方要求日方更換,結果日方報出的維修費用、人員差旅費和零配件更換費用,甚至比我們當初引進的壓縮機要價還高!”
柴老一把年紀,說到這件事還是頗為激動,有些聲色嚴厲的喝道。
“日方的零配件貴,我們不用就是了。可後來我們中國企業漢華機械廠生產的主軸明明各方面都能滿足壓縮機的資料要求,可日方就以此威脅不用他們的零件,就拒絕提供其他的售後服務,甚至要影響該廠後續的其他擴產計劃!我不知道石川島播磨重工集團是否一樣有這種說法,但這個供應壓縮機的日本企業,也一樣是三井的關聯企業,對此我方只能表示非常遺憾了。”
及川光博聽的柴老一番話,腦袋上冒了一層的細汗,連連擺手苦笑:“您這樣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我們石川島播磨重工是非常有商業信譽和道德的企業,絕對不會做出這樣下作的舉動。”
……
石川島播磨重工集團總部的大會議室裡,宋雲輝坐在會議桌的最後一位,手上不停的翻動著筆記本。目光卻在會議室裡到處巡梭。
大領導們正在上面講話。大概是初到貴地。官僚們都收斂了自己的熱情,一個人發言的時間也就是最多十幾分鍾。但架不住能有權力說話的人實在太多,一茬茬的領導發言就好像春天裡的韭菜,似乎永遠也割不完。
好在日本人開會講話也是一樣的冗長,兩邊湊到一起,倒也是相得益彰。一時間會議室裡禿瓢與紙張齊飛,茶水共口沫一色,多少算得上是賓主共歡。其樂融融了。
只是日本人的發言多是假大空,強調個日中友誼,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今天天氣哈哈哈——
而中方代表團的人則大多是稱讚日本的發達與先進,好好的考察交流會,竟然辦出了幾分新年聯歡會的氣氛。
中方一群人早上九點到了石川島播磨重工的總部,交流會一直開了兩個半小時,到了十一點半話筒總算緩慢的旅遊到了會議桌的末尾。宋雲輝迫不及待的拿起話筒來,他的肚子裡早就憋了一堆的問題,手上的筆記本也被無意識的翻爛了。就等著這個機會能夠好好的請教一下日本人的造船技術。
“關於國際造船市場我有幾個問題,希望能夠向石川島播磨重工集團的各位進行請教。”
話筒剛一拿到手裡。宋雲輝就迫不及待的開啟手上的筆記本,將早已準備好的問題和盤托出:“世界上造船業市場有40%目前都掌握在日本的船舶重工業企業手中,石川島播磨重工起碼掌握了全球份額的5%以上,想必對船舶建造標準有很深的造詣。目前世界上比較主流的船舶標準是勞氏船級社標準,如何透過勞氏船級社的入級評價是我國造船廠面臨的一大難題……”
宋雲輝拿到話筒就開始滔滔不絕的提問,以船級社入級為切入點,問題涵蓋了管理、技術和貿易的方方面面。中國雖然已經有勞氏船級社的入級案例,但目前尚且沒有系統的質量管理體系。也就是說雖然能造出符合入級要求的船舶,但暫時沒有推廣和批次複製的能力,更多還是工廠管理人員高壓主抓下的“精品”。
如何從蘇式船舶建造體系向西方船舶建造體系轉變,這是中國造船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一步。
宋雲輝這番問題,可以說真是問到了關鍵點上。
而這也是日本人最不願意見到中方擁有的能力,沒有這個體系,中國就只能建造固定的幾種船舶型號,摸不到門路想發展新的技術都找不到方向。可如果有了這樣一個體系,中方就可以自行摸索更高技術含量船舶的建造能力,無非就是在這個體系下不斷的投入資源而已。
石川島播磨重工的公關經理連忙笑著站了出來,接過了宋雲輝的這個問題。
“關於船級社入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