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上一層價廉質次的標籤。如果美國人對中國產品的這種印象形成了,再想扭轉就很難了。”
胡文海是非常清楚未來中國為了扭轉“中國製造”的劣質品形象,究竟花了多少心思的。從奧運會到世博會,國內對承辦國際大會這麼感興趣。不就是為了扭轉外國人對中國的固有印象嗎?
別以為這筆錢沒有用。牌子如果做爛了。哪怕以後再推出好產品也打不進市場了。為什麼奇瑞的汽車就是賣不上價?因為它是以qq起家的,第一印象給人就是便宜貨。為什麼國產奶粉在三鹿事件之後徹底撲街?因為整個市場已經沒有形象可言了。最後甭管花多少錢,中國人就是不買你的奶粉,難道是消費者的錯?
如果維持中國產品就是價廉質次的形象,那你的好東西也賣不上價格,開拓市場就要受毫無道理的歧視。這個道理和奶粉一樣,你怪不到外國人身上。
胡文海的想法很簡單,價廉質次的中國製造是原始資本積累不可繞過的一個過程。所以必然會有大量的劣質產品充斥美國市場。
然而另一方面,中國實際上仍然擁有相當一批“可以挽救”的產業。
比如說化妝品。
就拿百雀羚來說,這個品牌在後世美國相當受歡迎,原因就是百雀羚的用料實在。早年百雀羚開啟市場,靠的不是別的,是全年齡段、全膚質都能適用的品質。什麼面板都能用的化妝品,純天然材料,極少各種不知用途的激素新增,對面板不會產生任何的負擔和副作用。
而在八十年代的中國,這樣的企業其實很有一批。原因很簡單。國企又沒有強烈的盈利需求,生產全是憑良心。產品用料紮實。這一點後世真是沒法比。
當然,話又說回來,八十年代糟糕的品控工作,也讓很多國企的產品看起來糟糕之極。這方面的把握,那就全憑走心了。
走心了的企業,自然有好產品,開啟口碑成了老字號,哪怕三十年後一樣風光。沒走心的企業,不用說,自然是死的不能再死。
胡文海想的很簡單,至少要為這些走心的企業撐起一片天,不用被不走心的企業給連累了吧?
“所以我有一個想法,我們應該讓美國人看一看,我們的企業是怎麼生產產品的。中國產品並不是只有襯衫、石油和礦產品,實際上我們的國企,反而是比資本家更有良心的!”
“哦,這個想法很有趣啊!”景斌眼睛一亮,顯然振奮起來。
……
魔都電影製片廠,廬山戀的導演黃祖模今天剛一上班,就被人廠長給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