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穡”,收割莊稼。割:奪取。政:通“徵”。一說“割”通“害”,“割政”即害民之政。(11)其:或許。(12)率:相率,都。這裡指君臣一起。一說“率”通“聿”,句中語氣詞。(13)不和:指不與夏王合作。“和”,和洽。(14)尚:通“倘”,如果。(15)理:通“賚”(lài,賴),賞賜。(16)食言:說話不算數。(17)帑僇:“帑”通“奴”,這裡指收為奴隸。一說“帑”通“拏”,妻子兒女。“僇”,通“戮”,殺戮。(18)《湯誓》:《尚書》有此篇。(19)武:勇武,能征善戰。
桀敗於有娀之虛①,桀奔於鳴條②,夏師敗績。湯遂伐三③,俘厥寶玉④,義伯、仲伯作《典寶》⑤。湯既勝夏,欲遷其社⑥,不可,作《夏社》⑦。伊尹報。於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⑧,平定海內。
①虛:同“墟”,舊址。②奔:奔逃。③因為三(zōng,宗)是忠於桀的一個諸侯國,所以湯才出兵討伐它。④厥:其,他的,他們的。⑤《典寶》: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國說:“二臣作《典寶》一篇,言國之常寶也。”⑥遷:變置。社:社神(即土神)。相傳共工氏之子句龍能平水土,死後被尊為社神。⑦《夏社》: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國說,是寫夏的社神不能變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