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撫圖爾炳阿以疏鑿金沙江底績,纂進金沙江志。
十七年,江蘇巡撫莊有恭言:“蘇州之福山塘河,太倉之劉河,乃常熟等八州縣水利攸關,歲久不修,旱澇無備。請於附河兩岸霑及水利各區,按畝酌捐,興工修建。”得旨嘉獎。十八年,陝甘總督黃廷桂言:“巴里坤之尖山子至奎素,百餘裡內地畝皆取用南山之水,自山口以外,多滲入沙磧,必用木槽接引,方可暢流。請於甘、涼、肅三處撥種地官兵千名,前往疏濬。”如所請行。以江南、山東、河南積年被水,而山東之水匯於淮、徐,河南之水達於鳳、潁,須會三省全域性以治之,命侍郎裘曰修、夢麟往來察閱,會江蘇、安徽、河南各巡撫計議。尋曰修言:“包、澮二河在宿、永連界處,為洩水通商之要道。入安徽境內有石橋六,應加寬展。洪河、睢河與虹縣之柏家河、下江之林子河、羅家河,應補修子堰。鳳台之裔溝、黑濠、涇泥三河應挑深,使暢達入淮。”夢麟言:“碭山、蕭縣、宿遷、桃源、山陽、阜寧、沭陽共有支河二十餘,應分晰疏濬。”均從之。
二十三年,豫省開濬河道工竣,允紳民請,於永城建萬歲亭,並御製文志之。山東巡撫阿爾泰言:“濟寧、汶上、嘉祥毗連蜀山湖,地畝湮沒約千餘頃,擬將金線、利運二閘啟閉,使湖水濟運,坡水歸湖,可以盡數涸出。”得旨嘉獎。二十四年,濬京師護城河及圓明園一帶河。御史李宜青請疏濬畿輔水源,命直隸總督方觀承條議以聞。觀承言:“東西二澱千里長堤,即宋臣何承矩興堰遺蹟。今昔情形有異。倘泥往跡,害將莫救。如就澱言利,則三百餘裡中水村物產,視昔加饒,惟遇旱而求通雨澤於水土之氣,則人事有當盡者耳。”四川總督開泰言:“灌縣都江大堰引灌成都各屬及眉、邛二州田畝,寧遠南有大渡河,自冕寧抵會理三口,與金沙江合,支河雜出,堰壩最多,俱應相機修濬。”部議從之。
初,御史吳鵬南請責成興修水土之政,命各督撫經畫。浙江巡撫莊有恭言水之大利五,江、湖、海、渠、泉。他省得其二三,而浙實兼數利。金、衢、嚴三郡,各有山泉溪澗,灌注成渠,堰壩塘蕩,無不具備。惟仁和、錢塘之上中市、三河垸、區塘、苕溪塘,海鹽之白洋河、湯家鋪廟、涇河,長興之東西南漊港,永嘉之七都新洲陡門、九都水湫、三十四都黃田浦陡門,實應修舉,以收已然之利。至杭州臨平湖、紹興夏蓋湖,有關田疇大利,應設法疏挑,或召佃墾種,再體勘辦理。”允之。
二十五年,阿爾泰疏言:“東省水利,以濟運為關鍵,以入海為歸宿。濟、東、泰、武之老黃河、馬頰、徒駭等河,兗、沂、曹之洸、涑等河,共六十餘道,皆挑濬通暢。運河民埝計長七百餘裡,亦修整完固。青、萊所屬樂安、平度、昌邑、濰縣、高密等州縣,應挑支河三十餘,俱節次挑竣。萊州之膠萊河,納上游諸水,高密有膠河,亦趨膠萊,易致漫溢,應匯入百脈湖,以分水勢。沂州屬蘭、郯境內應開之武城等溝河二十五道,又續挑之響水等溝河二十五道,引窪地之水由江南邳州入運,並已工竣。”帝嘉之。
二十六年,河東鹽政薩哈岱言:“鹽池地窪,全恃姚暹渠為宣洩。近因渠身日高,漲漫南北堤堰禁牆內。黑河實產鹽之本,年久淺溢。涑水河西地勢北高南下,倘汛漲南趨,則鹽池益難保護。五姓湖為眾水所匯,恐下游阻滯,逆行為患。均應及時疏通。”從之。明年,帝南巡,諭曰:“江南濱河阻洳之區,霖潦堪虞,而下游蓄洩機宜,尤以洪澤湖為關鍵。自邵伯以下,金灣及東西灣滾壩,節節措置,特為三湖旁疏曲引起見。若溯源絜要,莫如廣疏清口,乃及今第一義。至六塘河尾閭橫經鹽河以達於海,所有修防事宜,該督、撫、河臣會同鹽政,悉心核議以聞。”
二十八年,帝以天津、文安、大城屢被霪潦,積水未消,命大學士兆惠督率經理。又以曰修前辦豫省水利有效,命馳往會勘,覆命阿桂會同總督方觀承酌辦。阿桂等以“子牙河自大城張家莊以下,分為正、支二河,支河之尾歸入正河,形勢不順。請於子牙河村南斜向東北挑河二十餘裡;安州依城河為入澱尾閭,應挑長二千二百餘丈;安、肅之漕河,應挑長三千七百餘丈。其上游之姜女廟,應建滾水石壩,使水由正河歸澱。新安韓家埝一帶為西北諸水匯歸之所,應挑引河十三里有奇”。如所議行。
二十九年,改建惠濟河石閘。修湖北溪鎮十里長堤,及廣濟、黃梅江堤。濬江都堰,開支河一,使漲水徑達外江。三十二年,修築澱河堤岸,自文安三灘裡至大城莊兒頭,長二千七百餘丈。山東巡撫崔應階言:“武定近海地窪,每遇汛漲,全恃徒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