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做的都是相同的夢,這樣重複相同的生活,還不如來一場短暫卻終生難忘的冒險。說到底,人不過活一世,區區幾十年太短暫,如白駒過隙。人說青青鏡中發,忽忽成白首,若不依著自己的願過一輩子,豈不是太委屈、太不甘心?
而對於張愛玲來說,這個幾乎沒有盡到母親義務的女人,是她遙望的,追逐的一朵花。她綻放得肆意而又熱烈,在自己能夠看到,卻無法觸控的彼岸。
綠蠟春猶卷,紅樓夢未完近幾年《紅樓夢》忽又熱起來,出書考據的、在電視上做講演的,那一百二十回的故事,總能演繹出許多新東西。而在《紅樓夢》研究史上,張愛玲這個名字,是不得不提的。就連紅學家周汝昌也說:“只有張愛玲,才堪稱曹雪芹知己。”
其實,張愛玲與曹雪芹,應當是有共鳴的吧。同是生在顯赫之家,不,是沒落的顯赫之家,總有些相通的地方。
張愛玲與《紅樓夢》,是很有淵源的。她第一次讀《紅樓夢》時,不過八歲。那時候,一家子住在天津。彼時,母親黃逸梵已經出國,家中只剩下三人。父親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只能待在寂靜的大宅子裡,讀讀書,或在花園子裡玩耍。就在那時候,《紅樓夢》走入了她的生活。
堪稱中國古代最傑出小說的《紅樓夢》,的確精彩;但讓一個年僅八歲的小孩子去看,未免有些難了。但張愛玲畢竟是張愛玲,是能夠寫出“聲如羯鼓催花發”的天才。這部書給她帶來的樂趣,遠勝於任何遊戲。
有時,父親有空,也會為她講一兩段。父女二人一同讀書,在張愛玲灰色的童年裡,尤其難得。父親張廷重也非常喜歡《紅樓夢》,他甚至算得上是張愛玲讀《紅樓夢》的啟蒙老師。
她第一次讀那部書時,只見厚厚的大部頭,帶著好奇,也為“紅樓夢”三個虛渺又旖旎的字所吸引,便讀了去。不想這翻開了第一頁,一生都對它愛不釋手了。
《紅樓夢》中人物眾多,關係複雜,伏筆也不少,成人要看懂也夠嗆,但張愛玲竟在十二三歲時,便入了《紅樓夢》之門:這部共有一百二十回的小說,前八十回,看起來是光風霽月,轉到後四十回,瞬間便覺“天日無光,百般無味”,能分辨出前後兩部分的差別,對於這樣一個小孩子來說,真是十分難得。
眾所周知,關於《紅樓夢》後四十回,真個是眾說紛紜。大部分人認為,此乃高鶚續書,於是,對於曹雪芹原本安排的結局的猜測,也有不少。當時,張愛玲看了胡適的《紅樓夢考證》,內有一段話,說有一箇舊版本的《紅樓夢》,結局是榮寧二府敗落,寶玉淪落成了打更人。後來,寶玉與湘雲重逢,白頭偕老。見到這樣的結局,張愛玲的反應,竟然是“石破天驚,雲海垂立”。年幼的女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文學功底真不是一般的深厚。
張愛玲對《紅樓夢》有著特殊的偏愛。到了十四歲時,她執筆寫下一篇《摩登紅樓夢》,將紅樓中的人物都放到了民國背景裡。父親張廷重心血來潮,還為她這部小說擬了章節的名字。
這篇共有六回的短篇小說,內容非常有趣。在故事的開頭,秦鍾與智慧兒私奔,結婚了。這裡看起來,有些孩子氣:幼小的張愛玲,大抵是希望兩個人在一起,才編出這樣的情節吧? 但張愛玲終究是不落俗套的。在故事的後來,這一對私奔的愛侶,過得並不好。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錢。這是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橋段,不脫離現實,也有合理的幻想,但更像是她在自我寬慰:看,即便他們能夠在一起,結果也不會太好。那麼,在原著裡,秦鍾病死的遺憾,也就不那麼重了吧。
張愛玲對於《紅樓夢》的愛好,終其一生也沒有改變。而《紅樓夢》對她的影響,也顯而易見。在張愛玲的小說裡,許多細節描寫,都能見到《紅樓夢》的影子。《紅樓夢》偏好對景物與器物、服飾的描寫。
那些器物與服飾,都有長長的名字,十分考究,描寫得非常細膩。而曹雪芹對顏色也十分偏愛,整部《紅樓夢》裡,可見他不厭其煩地對各種顏色進行描寫。這一點,在張愛玲的小說裡也能見到。如這樣的段落:“七巧翻箱子取出幾件新款尺頭送與她嫂子,又是一副四兩重的金鐲子,一對披霞蓮蓬簪,一床絲綿被胎,侄女們每人一隻金挖耳,侄兒們或是一隻金錁子,或是一頂貂皮暖帽,另送了她哥哥一隻玦琅金蟬打簧錶,她哥嫂道謝不迭。”
而一些情節的鋪墊,人物關係,對話與人物情態描寫,也有許多借鑑之處。比如,《金鎖記》裡下面這段:“小雙道:‘告訴你,你可別告訴我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