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部分(3 / 4)

小說:傲世天驕 作者:蝴蝶的出走

景就讓吳大花差傻了眼,要用多少的人力物力,才力智力,多少的文化沉澱,多少的文化流傳,多少的演藝高手,多少的才子佳人,才能弄出這個一臺無可挑剔的晚會,相對這些東西,陳維政們真的是超級土蹩。

中國政務院副總理一直陪同吳大花差,在為吳大花差專門安排的接待小宴上,副總理說出了一個讓吳大花差一直沒有想到的詞:“反哺!”

回到酒店,吳大花差上網查詢這個詞的意思。反哺的定義:動物長大後反過來“贍養”父母的行為。如鳥雛長大,銜食哺其母。後用以比喻報答父母。《初學記?鳥賦》有云“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反哺”一詞用來比喻子女孝養父母,來自於烏鴉這一動物習姓。《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曰,長則反哺六十曰。”大意是說,小烏鴉長大以後,老烏鴉不能飛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烏鴉會反過來找食物餵養它的母親。烏鴉反哺的故事經一代代的口授心傳,已為許多人知曉。在某種程度上,縈繞在人們心頭的“反哺情結”至今仍是維繫社會及家庭走向和諧、溫馨和安寧的重要力量。

在傳說中,烏鴉反哺的故事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個故事,烏鴉——是一種通體漆黑、面貌醜陋的小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正是這種遭人嫌惡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鳥,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

吳大花差知道了中國副總理的意思,新明國是中國的小烏鴉,中國則是新明國的老烏鴉,現在新明國有錢了,應該主動進行這一行動:“反哺”。

吳大花差是個有城府的人,他沒有答應什麼,只是知道了這個詞,這個念頭,這個概念,回去告訴陳維政,看看陳維政願不願意當這個小烏鴉。

陳維政召集莫叢唐威韋傑王漓戀任隨範守能等在龍山城的中國籍官員一起討論這個“反哺”問題。會議上,所有的人都一致認為“反哺”是應該的,但不是現在。“反哺”並不是小烏鴉一長大就進行的一種行為,而是小烏鴉不停的成長,成長到十分強壯,而老烏鴉則不停的衰落,衰落到生活無法自理時才出現的現象。目前的新明國不是十分強壯,而中國也不是象老烏鴉般衰落到生活無法自理,所以還不需要這樣做。烏鴉的壽命野生的13年左右,人工飼養的更是長達20年左右,估計中國的副總理也不會承認,共和國已經到了需要“反哺”的時候!

陳維政把這個故事在電話裡告訴了劉德厚,說想問新明國要點東西,沒問題,想要什麼,只要我們有的,你說話,我盡我的全力給。但是我不主動給,因為還沒有到“反哺”的時候。一個擁有十幾億人的大國,不思進取,不求發展,一門心思看著別人口袋裡幾塊錢,動不動就是國際援助,動不動就是“反哺”,很不正常。百年前的孫大炮,宋美女都十分熱衷於外援,結果都被歷史掃進了垃圾堆,只有老毛同志提出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並因此而成功。劉德厚告訴陳維政,之所以這一屆政斧一開始就跟新明國擺出這麼一副態度,就是希望新明國要懂事,要表示表示,結果新明國一而再再而三的裝糊塗不理不睬,才走到今天這一步。雙方主要領導到目前都沒有進行正式互訪,就是希望新明國擺正自己的位置:主動提出要當中國的小兄弟,為老大排憂解難。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小兄弟實力越來越強勁,還越來越不把老大哥放在眼裡,一個在奮鬥中上升,一個在等待中下滑,因此,著急上火的領導人,終於提出了“反哺”邏輯。

陳維政哈哈大笑,說這些領導人只看到“反哺”的現象,沒看到“反哺”的結局,有哪一隻老烏鴉,因為小烏鴉的“反哺”而重新精神煥發,所有的老烏鴉,都會在小烏鴉的“反哺”中走到自己生命的完結。

這種現象似乎跟目前的兩國關係毫無相似之處,中國更應該參考新明國的一些發展方式,把中國的發展再度推向輝煌。新明國宣傳部長呂葦認為這個現象應該在兩國民間引發一場爭論,到底雙方應該是什麼關係,目前雙方應該是互相學習,共同促進還是應該進行所謂的“反哺”,新明國與中國是否存在“反哺”,中國是否已經進入到“反哺”階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