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購置房子,而且房子建好以後也不築圍牆,生活過得極為儉樸。比起以前的庭院深深,錦衣玉食反而讓他舒坦了許多,不必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江湖浪險,如今能夠遠離風波,實屬萬幸。於是他常告誡後代:〃如果你們有賢能,就一定要學習我的儉樸。如果沒有賢能,那麼也不用愁會被強勢人家搶奪了去,相安就好。〃完全沒有個性鋒芒的老好人,應該算是〃三傑〃當中心底感到最悲哀的一個。
孝惠帝二年,蕭相國逝世,諡號〃文終侯〃,幸而他的後代可以承襲其侯爵的封號。然而有四代因犯罪而被黜資格。但是每次斷絕了繼承人時,天子們總是要再尋找蕭何的後代,續封為酇侯。蕭何創立了家族品牌,是其他功臣都無法相比的,就算他晚年覺得浮華若夢,然而這夢也是令人欣慰的。
第十章
管仲:相國中的極品
從《史記·管晏列傳》的結尾可以看出,司馬遷是管仲的忠實讀者。他拜讀過《管子》中的一些精彩篇目之後,便產生了編寫此人生平事蹟的念頭。《管子》是管仲在春秋時期澆灌成的一朵奇葩,素有〃論高文奇〃之贊。管仲戴上這朵花兒,站在相國們中間,格外惹眼,許多人都被他比下去了。
從家庭背景來看,他不佔優勢。雖然祖先曾經是名門望族,但是到了他出生的時候,已經家道中落。然而,他日後取得的成就,卻徹底打垮了〃有什麼,不如有個好爸爸〃一派。
若論人氣指數,他也很吃虧。齊桓公要是像選拔超女一樣選拔相國,採取場外觀眾投票的方式,票數最多的就是冠軍。那麼,管仲恐怕也要哭著離開他夢寐以求的舞臺。齊桓公也別想稱霸一時了。
再論人格魅力,他也不及好友鮑叔牙。《史記》中明寫著:〃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可見鮑叔之更具震懾力。齊桓公本來也是要請他當國相的,但是他卻主動將這一升官發財的好機會讓給了管仲。這在大多數人看來是匪夷所思的。
那麼,是什麼促使他這樣做,又是什麼使得管仲能夠在桓公身邊站穩腳跟,並且成為紅人的呢?要知道桓公跟管仲可是有一箭之仇啊!
第一節幸得一〃鐵瓷〃
〃鐵瓷〃就是〃關係很鐵的朋友〃,就是〃知己〃,所謂千金容易得,知己一個世難求。這〃鐵瓷〃可不是從前就有的。
那麼,管仲的鐵瓷是誰呢?讀過一點歷史故事的人,都應該知道〃管鮑之交〃這個成語。此中〃鮑〃所指鮑叔牙,就是管仲的鐵瓷,這位鐵瓷的名聲比起管仲來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兩人並稱〃管鮑〃。瞧瞧,鐵得都合到一起去了,使人耳邊不禁響起張信哲的一句歌:〃兩個人相互輝映,光芒勝過夜晚繁星。〃
第三部分 第58節:管仲:相國中的極品(2)
那他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鐵法呢?前面說過管仲的出身並不好,輪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家裡已經窮得叮噹響。《史記》中沒提及他還有其他的親戚,只說還有一個老母親。這樣的話,管仲他們家簡直成了一個典型的困難戶。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管仲確實年紀輕輕就出外謀生了。所謂〃人不經磨難不成材〃,就在他為了生活而四處奔波之時,社會這所大學的門已經不知不覺地為他敞開了。各種課程紛至沓來,比如〃公共關係與禮儀〃、〃市場營銷〃等等,設想如果管仲家裡很有錢,從小衣食無憂,整天六經六藝。就算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未必能像下文所說的那樣不羞小節,以成大事。因為歷來讀書人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愛面子的,常被人奚落為〃迂腐〃、或者〃書呆子氣〃。這還多虧了社會大學教了他許多在學堂裡學不到的東西。
大概得益於社會這所大學的持續薰染,管仲已全然沒有那股子〃書呆子氣〃他積極地投入了社會的懷抱,收穫了這一生最重要的朋友——鮑叔牙。據說鮑叔牙是山東臨淄人,有著山東大漢的共同特點: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豪爽仗義,正直豁達。除此之外,他個人還十分懂得經商之道,又會掙錢又會理財?並且獨具慧眼,善識豪傑,能於眾婢女中點出秋香。可謂上得廳堂,入得銀行。為什麼說〃入得銀行〃呢?想想他擁有大筆存款時,銀行自然對他格外歡迎。學才,身材,錢財,一個都不能少,這簡直就是女人心目中的完美男人。鮑叔牙那是一個了得。
管仲初與他在南陽見面時,便擦出了火花。當然不是男女之間的愛情火花,而是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之情。兩個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一個來自潁上,一個來自臨淄。背井離鄉到了南陽,都是為了做生意。在這個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