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知非真,示當感動(7),立意於象(8)。二也。塗車、芻靈(9),聖人知其無用,示象生存,不敢無也。夫設土龍,知其不能動雨也,示若塗車、芻靈而有致(10)。三也。天子射熊(11),諸侯射麋(12),卿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13),示服猛也(14)。名布為侯(15),示射無道諸侯也。夫畫布為熊麋之象,也布為侯,禮貴意象,示義取名。土龍亦夫熊麋布侯之類。四也。
【註釋】
(1)東耕:中國古代在立春這天,百官都到東郊去舉行耕田儀式,叫做“東耕”。《後漢書·禮儀志上》:“立春之日,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
(2)《太平御覽》二十、五三七,《事類賦》五、《黃氏日鈔》引均無“人”字。
(3)耒(lěi壘):耒耜(sì四),古代一種農具。
(4)“或立土牛”句下,應補“象人、土牛”四字。《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引《論衡》文並作“或立土牛。象人、土牛未畢而耕也。”
(5)據本篇文例,“一”字應在“義”字後。
(6)宗廟:祭祀祖先之廟。主:神主,祖宗的牌位。
(7)示:據上句“雖知木主非親,亦當盡敬”,“示”應作“亦”。
(8)立:當作“示”。象:指土龍。
(9)塗:泥巴。塗車:用泥巴做的車。芻(chú除):草。芻靈:用草扎的人馬。塗車、芻靈:泛指摹擬的各類殉葬品。《禮記·檀弓下》:“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注:“芻靈,束茅為人馬。謂之靈者,神之類。”《周禮·夏官·校人》賈疏:“古者以泥塗為車。芻靈,謂以芻草為人馬神靈。”
(10)致:盡心。
(11)熊:指畫有熊頭的箭靶子。下文的麋、虎、豹、鹿、豕也都是指箭靶子。(12)麋(mí迷):麋鹿,又稱四不象。
(13)豕(shǐ史):豬。
(14)服猛:《白虎通義·鄉射篇》雲:“天子所以射熊何?示服猛,遠巧佞也。熊為獸猛巧者,非但當服猛也,示當服天下巧佞之臣也。諸侯射麋何?示遠迷惑人也,麋之言迷也。大夫射虎豹何?示服猛也。士射鹿豕何?示除害也。”以上事參見《儀禮·鄉射記》。鄭注“熊、麋、虎、豹、鹿、豕、皆正面畫其頭於正鵠之處。射熊、虎、豹,不忘上下相犯;射麋、鹿、豕,志在君臣相養也。”(15)名:取名。侯:把畫著熊、麋等的布靶子取名叫“侯”。《白虎通義·鄉射篇》:“名布為侯者何?明諸侯有不朝者,則當射之。”
【譯文】
已經列舉了十五個例證,還可以舉出四條理由。立春舉行耕田儀式,用土堆成人像,男女各二人,手中拿著耒和鋤;或者堆塑土牛,象人、土牛未必能夠耕地。順應節氣時令,表示給老百姓做個榜樣。現在設定土龍,即使知道不能招致雲雨,也應當在夏季的時候,用與真龍類似的土龍來應付旱災出現,這與堆塑土人、土牛是同一個道理。這是第一條理由。按照禮制,宗廟裡的神主牌位,用木板做成,長一尺二寸,用來象徵先祖。孝子進入宗廟,一心一意地侍奉它,即使知道木牌位不是祖宗,也應當盡力孝敬,表示出虔誠侍奉的意思。土龍與木牌位相同,即使知道不是真龍,也應當受到感動,對土龍表示自己的心願。這是第二條理由。塗車、芻靈這類東西,聖人知道它們沒有什麼作用,為了表示祖先像還活著一樣,不敢缺少這些東西。設定土龍,明知道它是不能招致雲雨的,但就像用塗車、芻靈殉葬一樣,是為了表示盡心而已。這是第三條理由。天子射熊頭箭靶,諸侯射麋頭箭靶,卿大夫射虎頭豹頭箭靶,士人射鹿頭豬頭箭靶,以表示征服兇猛的東西。把畫著熊、麋、虎、豹、鹿、豬的布靶子取名為“侯”,是表示要射殺暴虐的諸侯之意。畫熊、麋等物的頭像在布靶上,把布靶取名為“侯”,說明禮是注重具有深刻含意的形象,為了顯示寓意而取名的。土龍也就同畫上熊麋的布侯一樣。這是第四條理由。
【原文】
47·6夫以象類有十五驗,以禮示意有四義。仲舒覽見深鴻,立事不妄,設土龍之象,果有狀也。龍暫出水(1),雲雨乃至。古者畜龍、御龍,常存(2),無雲雨。猶舊交相闊遠,卒然相見(3),歡欣歌笑,或至悲泣涕,偃伏少久(4),則示行各恍忽矣。《易》曰“雲從龍”,非言“龍從雲”也。雲樽刻雷雲之象(5),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