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泗水為之卻流。此言孔子之德,能使水卻,不湍其墓也(2)。世人信之。是故儒者稱論,皆言孔子之後當封,以泗水卻流為證。如原省之(3),殆虛言也。
【註釋】
(1)當:對著。泗水:參見11·4注(4)。之:疑作“而”。《太平御覽》卷五五六引《論衡》文作“而”,可一證。本書《紀妖篇》亦作“而”,可二證。
(2)湍:這裡是沖刷的意思。
(3)原:推究。省(x!ng醒):檢查,考查。
【譯文】
傳書上說:孔子對著泗水而葬,泗水為之倒流。這是說孔子的聖賢德操,能夠使水回流,不去沖壞他的墳墓。世人也就相信它。於是儒者稱頌評論,都說孔子的後代應該封爵,並拿泗水回流作為證明,假如推究考查一下這件事,恐怕是句假話。
【原文】
16·16夫孔子死,孰與其生?生能操行,慎道應天,死操行絕。天祐至德(1),故五帝、三王招致瑞應,皆以生存,不以死亡。孔子生時推排不容,故嘆曰:“鳳鳥不至(2),河不出圖(3),吾已矣夫!(4)”生時無祐,死反有報乎?孔子之死,五帝、三王之死也。五帝、三王無祐,孔子之死獨有天報,是孔子之魂聖,五帝之精不能神也(5)。泗水無知,為孔子卻流,天神使之。然則孔子生時,天神不使人尊敬(6)?如泗水卻流,天欲封孔子之後,孔子生時,功德應天,天不封其身,乃欲封其後乎?是蓋水偶自卻流。江河之流,有回覆之處;百川之行,或易道更路,與卻流無以異。則泗水卻流,不為神怪也。
【註釋】
(1)至:達到極點。
(2)鳳鳥:鳳凰。傳說只有天下太平時才出現。
(3)河不出圖:相傳伏羲時黃河中有龍馬負圖而出。據說聖王出世才有此吉兆。參見《漢書·五行志上》。
(4)引文參見《論語·子罕》。
(5)上文皆言“五帝三王”,故疑“帝”後脫“三王”二字。
(6)《太平御覽》卷六三引《論衡》文,“不”上有“何”字,可從。
【譯文】
孔子死後,比他生前怎麼樣?生前能修養操行,謹慎地遵循先王之道,順應天意,死後操行也就斷絕了。天祐助他道德最高尚,所以五帝、三王為他招來吉兆,都應該在他活著的時候,不應該在死後。孔子生前被拒絕排斥,不被容納,所以嘆息說:“鳳凰不飛來,黃河沒有圖出現,我這輩子已經完了!”孔子生前沒有得到天的祐助,死後反而得到天的回報?孔子死,跟五帝、三王死一樣。五帝、三王死後都沒有得到天的祐助,唯獨孔子死後得到天的祐助,這豈不是孔子的魂魄聖靈,而五帝、三王的精靈不那麼神明瞭。泗水無知,它為孔子回流,是天的神靈讓它這樣做的活,那麼孔子生前,天的神靈為什麼不叫人們尊敬他呢?如果泗水回流是天想封孔子後代的徵兆,那麼孔子生前,功德應該符合天意,天卻不封他本人,竟要封他的後代呢,這大概是河水碰巧自然回流。江河中的流水,有其迂迴的地方,眾多江河的流向,有時也會改變河道,這跟河水回流沒有什麼不同。可見泗水回流,算不上神奇的事。
【原文】
16·17傳書稱:魏公子之德(1),仁惠下士(2),兼及鳥獸。方與客飲,有鸇擊鳩(3)。鳩走,巡於公子案下(4)。鸇追擊,殺於公子之前。公子恥之,即使人多設羅(5),得鸇數十枚,責讓以擊鳩之罪(6)。擊鳩之鸇,低頭不敢仰視,公子乃殺之。世稱之曰:“魏公子為鳩報仇。”此虛言也。
【註釋】
(1)魏公子:即魂無忌(?~公元前243年),戰國時魏國貴族。封於信陵(在今河南省寧陵具),號信陵君。門下有食客三千。《漢書·藝文志》有《魏公子》二十一篇,今已失散。
(2)下士:降低身份以謙恭的態度去對待地位低下的人。
(3)鸇(h1n沾):即“晨風”,鳥名。一神似鷂的猛禽。
(4)巡:轉來轉去。案:幾桌。
(5)羅:捕鳥的網。《太平御覽》卷九二六引《論衡》文“罔”下有“捕鸇”,二字,可從。
(6)讓:責備。
【譯文】
傳書上稱頌:魏公子賢德,能仁愛對待士人,並施及鳥獸。(一次,)
他正在跟客人喝酒,看見有隻鸇追擊一隻斑鳩。斑鳩逃跑,在魏公子的几案下轉來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