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上事參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6)大梁:戰國中後期魏國的國都,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尉繚:姓失傳,名繚,魏大梁人,戰國末期秦國大臣。入秦遊說,被秦始皇重用任國尉,因此稱尉繚。幫助秦國策劃,主張用金錢收買六國權臣,打亂其部署,以統一中國。著有《尉繚子》一書。
(7)冊:通“策”,計策。
(8)亢禮:同“抗禮”。是說以彼此平等的禮節相待。
(9)鷙(h@質):兇猛的鳥,如鷹之類。膺(y9ng英):胸。鷙膺:形容胸部突出。
(10)居約:處於不得意時。下人:降低身份待人。
(11)須:疑是衍文。《史記·秦始皇本紀》無此字,可證。
(12)交:《史記·秦始皇本紀》作“久”,可從。
(13)乃亡去: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尉繚想逃走,被秦王發現勸阻,還留下為官,與王充的說法有異。
【譯文】
不僅富貴貧賤有骨法和形體,而操行的清濁也有骨法和面板的紋理。貴賤貧富是命中註定。操行的清濁是天生的本性。不僅命有骨法,性也有骨法。人們只知道命有明顯的骨相,不知道性也有骨法,這是命被認為有表象,性不被認為有徵象。范蠡離開越國,從齊國送給大夫文種一封書信說:“飛鳥滅絕,精良的弓箭已經收藏,狡猾的兔子死盡,獵狗已被煮來吃掉。越王勾踐為人,頸長嘴尖,可以與他共患難,不能跟他共榮樂。你為什麼還不離開?”大夫文種捨不得離開,假託有病不去上朝,結果被賜劍而自殺。大梁人尉繚勸說秦始皇採納他兼併天下的策略,始皇信從他的計謀,與他平禮相待,衣服飲食跟他一樣相同。尉繚說:“秦王為人,高鼻子大眼睛,胸脯突出得像鷹,聲音跟豺一樣,很少施人恩惠,像虎一樣看人,跟狼一樣心狠。處在不得意時容易降低身份待人,得意時又看不起別人。我是個平民百姓,然而看見我,常常降低身份尊敬我。真使秦王得志,天下人都要成為奴隸。不能與他長期結交,於是逃離了。所以范蠡、尉繚看到越王和秦王天生品行的徵象,就用來判定將來事情的真實情況,而確有那種效驗,同他們骨相一樣。這樣說來,一個人的生性,祿命與他的形體相貌相關聯,是很明顯的。
【原文】
11·13以尺書所載(1),世所共見;準況古今(2),不聞者必眾多非一,皆有其實。稟氣於天,立形於地,察在地之形,以知在天之命,莫不得其實也。
【註釋】
(1)尺書:即“短書”。
(2)準況:推想。
【譯文】
尺書上所記載的,是世人所共同見到的;推想從古至今,還沒有所說過由骨相決定生性祿命的人一定很多,但都有其事實。人從上天稟受了氣,在地上成形,考察在地上的形體,以便知道人在上天形成的祿命,沒有不瞭解其實情的。
【原文】
11·14有傳孔子相澹臺子羽、唐舉佔蔡澤不驗之文(1),此失之不審。
何隱匿微妙之表也(2)。相或在內,或在外,或在形體,或在聲氣(3)。察外者遺其內,在形體者亡其聲氣(4)。孔子適鄭(5),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鄭東門。鄭人或問子貢曰(6):“東門有人,其頭似堯,其項若皋陶,肩類子產(7)。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傫傫若喪家之狗(8)。”子貢以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未也,如喪家狗,然哉!然哉(9)!”夫孔子之相,鄭人失其實。鄭人不明,法術淺也。孔子之失子羽(10),唐舉惑於蔡澤,猶鄭人相孔子,不能具見形狀之實也(11)。以貌取人,失於子羽,以言取人,失於宰予也(12)。
【註釋】
(1)澹(t2n談)臺子羽(公元前512年~?):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春秋時魯國武城(今山東省費縣)人,孔子的學生。相貌醜陋,不被孔子重視。後回去修養德行,南遊到長江,有學生三百,名聞於諸侯。孔子聽說後,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參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唐舉:戰國後期一個看相的人。蔡澤:參見3·3注(15)。《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說唐舉曾譏笑他的相貌不好。
(2)何:根據文意,疑“相”字之誤。
(3)參見《潛夫論·相列》。
(4)在:察,視。亡:通“忘”,忘記。
(5)鄭:春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