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1 / 4)

小說:論衡全譯 作者:老是不進球

那麼也就沒有遠得達不到的地方了。水與火,分別具有同是物質實體的特性,能射中火而使它熄滅,那就應該能射中水而使它消除。洪水成災的時候,氾濫中原各國,成為老百姓的大禍害,堯為什麼不拿出真心誠意來射洪水而使它消除呢?堯能夠射太陽,使火不成為災害,卻不能射河,使水不成為災害。射水不能使水退卻,那就知道堯能射太陽的話,是虛假不真實的。

【原文】

19·2或曰:“日,氣也,射雖不及,精誠滅之”。夫天亦遠,使其為氣,則與日月同;使其為體,則與金石等。以堯之精誠滅日虧金石,上射日則能穿天乎(1)?世稱桀、紂之惡,射天而毆地;譽高宗之德,政消桑穀。今堯不能以德滅十日,而必射之,是德不若高宗,惡與桀、紂同也,安能以精誠獲天之應也?

【註釋】

(1)日:根據文意,疑為“天”之誤。

【譯文】

有人說:“太陽是氣,用箭射雖然達不到,但真心誠意能去掉它。”天特別遠,如果它是氣,那跟日月相同;如果它是物體,那跟金屬、石頭一樣。用堯的真心誠意能去掉太陽毀壞金屬、石頭,那他舉箭向上射天就能射穿天嗎?社會上聲稱夏桀、商紂的罪惡,射天而打地;稱讚殷高宗的德操,能用善政消除桑樹穀樹生於朝廷的兇象。如今堯不能用良好的德操來除掉十個太陽,而一定要射掉它,這是他的德操不如殷高宗,罪惡則與夏桀、商紂相同,如此,怎麼能用精誠的心獲得上天去掉九個太陽的報應呢?

【原文】

19·3傳書言:“武王伐紂(1),渡孟津(2),陽侯之波(3),逆流而擊,疾風晦冥(4),人馬不見。於是武王左操黃鉞,右執白旄,瞋目而麾之曰(5):‘餘在,天下誰敢害吾意者(6)!’於是風霽波罷(7)。”此言虛也。武王渡孟津時,士眾喜樂,前歌後舞,天人同應,人喜天怒(8),非實宜也。前歌後舞,未必其實;麾風而止之,跡近為虛。夫風者,氣也,論者以為天地之號令也。武王誅紂是乎,天當安靜以祐之;如誅紂非乎,而天風者,怒也。武王奉天令,求索己過(9),瞋目言曰:“餘在,天下誰敢害吾者(10)?”重天怒,增己之惡也,風何肯止?父母怒,子不改過,瞋目大言,父母肯貰之乎(11)?如風天所為,禍氣自然,是亦無知,不為瞋目麾之故止。夫風猶雨也,使武王瞋目以旄麾雨而止之乎?武王不能止雨,則亦不能止風。或時武王適麾之,風偶自止,世褒武王之德,則謂武王能止風矣。

【註釋】

(1)武王伐紂:周武王十一年,武王以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與庸(地望在今湖北竹山)、蜀(地望在今川西、陝南)、羌(地望在今甘肅)、髳(地望在今山西平陸)、微(地望在今陝西眉縣)、盧(地望在今湖北襄樊西南)、彭(地望在今湖北房縣)、濮(地望在今川東、鄂西)等族聯合討伐商紂,戰於牧野(在今河南淇縣西南)。由於商奴隸陣前反戈,紂兵敗自焚,商滅。

(2)孟津:古渡口,在今河南省孟津縣東。

(3)陽侯:傳說是古代陵陽國的諸侯,被水淹死後其神成為波濤之神。參見《淮南子·覽冥訓》高誘注。

(4)晦冥(hu@m0ng會明):昏暗。

(5)麾(hu9輝):通“揮”。

(6)害:妨礙。

(7)引文參見《淮南子·覽冥訓》。

(8)參見《淮南子·天文訓》、《後漢書·郎f傳》。

(9)求索:尋找。

(10)根據上文原話,“者”前奪一“意”字。

(11)貰(sh@世):赦免。

【譯文】

傳書上說:“周武王討伐商紂,過孟津,碰到驚濤駭浪,逆流而上,大風颳得天昏地暗,人馬都看不清楚。於是周武王左手拿著黃鉞,右手握著白旄,瞪大眼睛揮動著它們,喊道:‘我在這裡,天下有誰敢違反我意志的!’於是風停了波浪也平息了。”這個說法不真實。周武王過孟津的時候,將士們都歡喜快樂,前邊的歌唱後邊的舞蹈。照傳書的說法,天和人是互相感應的,人歡喜而天發怒,這實在不合情理。前邊的歌唱後邊的舞蹈,未必有其事;手揮動風就停止,事情近乎是虛構,風是氣,議論的人認為它是天地發出的號令。周武王討伐商紂是對的,天就應當用安靜的環境來保祐他;如果討伐商紂是不對的,那麼天颳風就是發怒。周武王沒有遵奉天的命令,檢查自己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