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黃帝轉相生(14),不更稟氣於天(15)。作《殷本紀》(16),言契母簡狄浴於川,遇玄鳥墜卵,吞之,遂生契焉。及《周本紀》言后稷之母姜嫄野出(17),見大人跡,履之則妊身,生后稷焉,夫觀《世表》,則契與后稷,黃帝之子孫也;讀殷、周《本紀》,則玄鳥、大人之精氣也。二者不可兩傳,而太史公兼記不別。案帝王之妃,不宜野出,浴於川水。今言浴於川,吞玄鳥之卵;出於野,履大人之跡,違尊貴之節,誤是非之言也。
【註釋】
公孫龍(約前320~前240年):戰國後期名辯思想家(邏輯學家),字子秉,趙國人,比惠施稍後。曾說燕昭王、趙宣惠王偃兵,被平原君奉為上客,鼓吹“名辯”。在思維邏輯上,其基本命題為“別同異”,著眼於“別”而不在於“合”。從嚴格區別事物共性和個性出發,把“同”與“異”的矛盾絕對化。認為思維中的一切屬性可以脫離本質而存在,從而提出了“離堅白”、“白馬非馬”等命題。著有《公孫龍子》、《漢書·藝文志》著錄十四篇,宋代時已亡七八篇,今存六篇凡一千九百餘字。《堅白》:《公孫龍子》中的一篇。
較:通“校”。考校,研討。
三鄒衍: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當作“三鄒子”。三鄒子:指鄒忌,鄒衍、鄒姡В�際瞧牘�恕W藜稍�紋臚�醯南啵�胱捫堋⒆迠'都是陰陽五行家。
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