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能是楊秀清、韋昌輝之事給了洪秀全太多刺激,他已經不再信任這些跟隨他多年的生死弟兄了。洪秀全開始用人唯親,重用自己洪姓宗族,把自己的長兄洪仁發封為安王,次兄洪仁達封為福王,信任他們,給予他們實權。這種做法引起了太平天國所有軍民的不滿,仁發、仁達出令,沒有人肯聽,而石達開卻令出法行,人人悅服。

禍起蕭牆(3)

然而越是這樣,洪秀全越是加重猜忌,和石達開的關係越來越僵,石達開懼禍,這年四月,從天京出走安慶。沿途石達開佈告軍民:為瀝剖血誠,諄諭眾軍民:自恨無才智,天國愧荷恩。惟矢忠貞志,區區一片心,上可對皇天,下可質古人。去歲遭禍亂,狼狽越回京,自謂此愚忠,定蒙聖君明。乃事有不然,詔旨降頻仍,重重生疑忌,一筆難盡陳。用是自奮勵,出師再表真,力酬上帝徒(德),勉報主恩仁。精忠若金石,歷久見真誠,惟期妖滅盡,予志復歸林。為此行諄諭,遍告眾軍民,依然守本分,照舊建功名,或隨本主將,亦足標元勳。一統太平日,各邀天恩榮。

石達開深得人心,這篇佈告一出,眾人紛紛追隨,石達開一下子就帶走太平軍幾十萬精銳。太平天國於天京事變之後再遭重創,幾乎到了滅亡的境地:清朝新建的江南大營乘此良機加緊反攻,六月攻陷江蘇句容,進兵鎮江。洪秀全撤去洪仁發、洪仁達王爵,並鑄義王金印,及朝內大小官員聯名求救稟送往安慶石達開處。

不料石達開不受義王印,不肯救,反而把大軍帶到江西。十一月鎮江陷,十二月天京被圍。曾國藩當時估計即有攻取之望。如果不是長江數省大旱,廣大災民加入,編組成新兵力,取得了浦口、三河兩役大勝利,太平天國早已傾覆。而就在江西九江最危急的時候,石達開竟聽從張遂謀之計,帶領大軍去取浙江,九江遂失陷,失去了具有重大戰略地位的江西,也就失去了保衛天京的第二道屏藩,曾國藩湘軍進攻到最後一道屏藩的安慶,從此太平天國再也沒收復江西,以致於最後滅亡。

李秀成在《天朝十誤》指出:“翼王與主不和,君臣疑忌,翼起猜心,將合朝好文武將士帶去。此誤至大。”這是條用血淚寫下的歷史總結。而石達開所率領的太平軍精銳,重新走上了當年流動作戰的不利道路。先後轉戰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湖南、廣西,最後進入四川。石達開早在攻克南京之前有入川割據的想法,現在自己單獨帶兵,就一路輾轉進入四川。只是此時他手下的軍隊由於連續作戰、補給不足、連吃敗仗,有的戰死,有的被打散,有的又返回天京,已經所剩無幾。

到了四川大渡河邊的紫大地僅剩四萬人,他打算渡過大渡河進入四川腹地,結果被清軍和彝族土司武裝圍困於大渡河岸邊,幾番突圍不能出,彈盡糧絕,無路可走。不得已石達開寫信給清四川總督駱秉章,計劃詐降。打算等自己的軍隊脫困之後,再重新起事。這本是明末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慣用的手段,無奈清軍非大明軍可比,清軍將計就計,接受了石達開的投降,卻並沒有給其軍隊脫困的機會,於大渡河邊將剩餘太平軍將士聚而殲之,屠殺殆盡。石達開計謀不成,悔之晚矣。石達開被解到成都後,在公堂上痛斥清朝暴虐無道,最後說:“南面稱王十多年,殺妖以千萬計,今天亡我,我復何惜一死。”遂慷慨就義。

太平天國的內訌斷送了他們自己的大好形勢,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深深的遺憾。我們在惋惜的同時,也要進行思考:從李自成到太平天國,為什麼農民起義最後總是斷送在自己內部所產生的災難之中?作為一個自古就以農業為立身之本的民族,中華民族的民族性裡究竟有多少這種小富即安和窩裡斗的特性?要想把中國建設成一個真正的現代國家,我們還需要再做哪些工作?

》 ?

力撐危局和天京陷落(1)

經歷了內亂沉重打擊的太平天國,還堅持了七、八年之久,為什麼?

因為有人才。

所以說太平天國的失敗不是因為人才凋零。同樣的道理,整個中國的落後也不是因為缺乏人才。那麼究竟是為什麼?

自天京事變之後,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石達開出走之後,曾國藩的湘軍曾一度圍攻天京,幾乎就要攻克。而此時的石達開仍然因為和洪秀全互相猜忌而不肯相救。此時出來力撐危局的是太平天國後期的著名將領…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正是由於這兩人卓越的軍事才能,太平天國才能在天京事變致使元氣大傷的情況下,又堅持了七、八年之久。天京事變起於1856年7月。西線,這年11月,武昌、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