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提出李漁是崇禎本“評改”者之說。其根據有這樣幾點:1首都圖書館藏《新鐫繡像批評原本金瓶梅》有一百零一幅插圖,在第一百零一幅影象背面有兩首詞,後署“回道人題”。認為回道人是李漁的化名,還說李漁《十二樓·歸正樓》第四回用了“回道人評”。
2署湖上笠翁李漁題的兩衡堂刊本《三國演義序》中論《金瓶梅》“譏刺豪華淫侈,興敗無常”,與崇禎本第九十回眉批所云合拍。
3張竹坡評點第一奇書《金瓶梅》在茲堂刊本扉頁右上署“李笠翁先生著”。“在署名‘李笠翁先生著’的《合錦迴文傳》裡也有回道人的題贊”(筆者按:實際情況是題署“笠翁先生原本,鐵華山人重輯”)。由以上所據作出判斷:“李漁不僅是《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一書的寫定者,同時也是作評者。筆者的考證,與上述結論不同。回道人不是李漁的化名,而是呂洞賓詭稱的別名。李漁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後改字笠翁,別署隨庵主人、覺道人、覺世稗官、笠道人、伊園主人、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