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3 / 4)

,圓滿一類善法樂欲,攝受有情成熟有情。如是若自現無資財,應以工巧事業之處集財惠施,或於他所宣正法語,令諸貧者及慳吝者悉樂惠施,或諸求者教往俱信富饒之家,躬詣其所隨力隨能助其惠施。又於施物擇勝妙施,及將所備可施財物圓滿惠施。

菩提心分世俗與勝義二諦者。前者為度一切有情,故先欲解脫所建立之大悲心,後者則從觀空性中覺悟實相之本體。兩者方便與智慧相融,即能成佛並具令有情離苦得樂之能力。

菩提道次第廣論(下)

宗喀巴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一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二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三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四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五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六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七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八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九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一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二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三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四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一

申四、施何等物

第四、施何等物分二:

酉一、略示應舍、不應舍物

酉二、廣釋

酉一、略示應舍、不應舍物

謂由施此物,能令現前離惡趣因,引生樂受究竟利益,能令斷惡或立善處。又於現前雖無安樂,然於究竟能生義利,是則菩薩當施於他。若由施此,現生逼惱後亦無義,或雖現樂於後有害,不應施他。

酉二、廣釋

第二分二:

戍一、廣釋內物可舍、不捨

戍二、廣釋外物可舍、不捨

戍一、廣釋內物可舍、不捨

若知不捨內物道理與此相違知是應舍,故當先說不捨道理。此中分三:初、就時門不應舍者,菩薩身等雖已至心先施有情,然乃至未廣大悲意樂,不厭乞求肉等難行,縱有求者亦不應舍。集學論雲:‘由何能令精進厭患?謂由少力而持重物,或由長夜而發精進,或由勝解尚未成熟而行難行,如施肉等。此雖將身已施有情,然於非時唯應遮止,不令現行。若不爾者,能使菩薩厭諸有情,由此失壞菩提心種,故即失壞極大果聚。’是故聖虛空庫經雲:‘非時欲行,是名魔業’,入行論雲:‘悲心未清淨,不應舍其身,若能成現後,大利因應舍。’就所為門不應舍者,若為小事不應捨身,即前論雲:‘能行正法身,為小不應損,如是能速滿,諸有情意樂。’若就自分已離慳等佈施障礙,而就他分若不捨身,能辦眾多有情利義大事之時,有求肢等亦不應施。若為令作殺生等事俱害自他諸惡行故,來乞求者則自不應暫施於他。就求者門不應舍者,若魔眾天,或由彼天所使有情懷惱亂心來求肢等,不應舍與,勿令於彼有損害故。若諸瘋狂心亂為情來乞求者,亦不應與,此等非是實心來求,唯於眾多浮妄言故。非但不施此等無罪,施則成犯。除此等時來求身者,則應施與。此復有二:謂割身支等畢究施與及為辦他如法事故,為作僕等暫施自在。

戍二、廣釋外物可舍不捨

第二、廣釋外物舍、不捨理分二:

亥一、不捨外物道理

亥二、惠施外物道理

亥一、不捨外物道理

初中有五:

一、就時門不應舍者,如於出家及諸近住,施午後食。

二、就施境門不應舍者,於持戒者施殘飲食,或與便穢、涕唾、變吐、膿血所雜所染飲食,於諸不食蔥蒜肉者,不飲酒者,縱慾飲食,然具律儀不當受彼,施與蒜等及所雜染。雖復先以正言曉喻,令其於施生歡喜心,然於怨家、藥叉、羅叉兇暴所覆,不知報恩,諸忘恩惠來乞求者,與子僕等,病人來求非宜飲食,或雖相宜然不知量而與飲食,若已飽滿性極饞嗜來求妙食惠施妙食。若諸外道為求過端及非求知經典之義,以財貨想而來乞求,舍彼經典,菩薩地中略說如是,廣如菩薩地攝抉擇分應當了知。如雲:‘若是已寫完善經典,有嬰兒慧眾生來乞,若施與之當知有罪;若為施彼轉向餘求亦是有罪。若我令他持諸深法,及觀彼能如實信解,唯以是思而惠施者是為無罪。若令諸具正信有情書寫相似正法典籍,或外道論,或先已寫現在手中而施信者,或從他乞而施與者,是名有罪。手中現有已寫似典,菩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