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被給與的';唯有這樣,條件的總和才是充量具足的。”如果將那些條件和那些被條件決定的'東西'設想為一根懸著的鏈條上的環節,那麼人們就會最鮮明地感到'康德'這命題表面上的真實性。然而這根鏈條上面的頂端是看不見的,因此這鏈條可以'往上'延伸至於無窮無盡。可是這根鏈條既不掉下來而是懸掛著的,那麼上面必須有一個環節是第一環節,並且是以某種方式掛穩了的。或者簡單些說:理性要為上溯至於無窮的因果鏈找到一個出發點。對於理性這倒是很方便的。可是我們想不'再'在比喻上而要就這命題自身加以檢查。這命題當然是綜合的,因為分忻地從“被條件決定的”這概念所得到的'東西'除了條件這概念之外,再沒有別的了。但這命題並無先驗的真實性,也沒有後驗的真實性,而是以一種很巧妙的方式剽竊了表面上的真實性。現在我不得不揭穿這種巧妙的方式。我們直接地、先驗地具有的認識都是根據律在其四種形態中所表示出來的。根據律所有一切抽象的說法,尤其是這些說法的推論命題都已經是從這些直接認識假借來的,所以都是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