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4 / 4)

的意義,而只能按外在的、表面的、相對的、只在關節上、後果上重要的意義來看待和選擇情節與人物。他不得對任何自在和自為的事物按其本質的特徵和表現來觀察,而是對一切都必須按關係,必須在連鎖中,看對於隨後發生的事有什麼影響,特別是對於他本人當代的影響來觀察。所以他不會忽略一個國王的行為,儘管這行為並無多大意義,甚至行為本身庸碌不堪;那是因為這行為有後果和影響。相反,個別人物本身極有意義的行為,或是極傑出的個人,如果他們沒有後果,沒有影響,就不會被歷史家提到。原來歷史家的考察是按根據律進行的,他抓住現象,而現象的形式就是這根據律。詩人卻在一切關係之外,在一切時間之上來把握理念,人的本質,自在之物在其最高階別上恰如其分的客體性。雖然說,即令是在歷史家所必須採用的考察方式,也決不是現象的內在本質,現象所意味著的東西,所有那些外殼的核心就完全喪失了,至少是誰要找尋它,也還能把它認出來,找出來;然而那不是在關係上而是在其自身上重要的東西,理念的真正開展,在文學裡就要比在歷史裡正確得多,清楚得多。所以儘管聽起來是如此矛盾,'我們'應承認在詩裡比在歷史裡有著更多真正的、道地的內在真實性,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