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帶一點勉強。誰勉強你呢?你得要自己勉強自己,要勉勵自己奮發自強,不可以稍生縱任。
須知誠之一字。乃聖凡同具。一如不二之真心。
剛才已說過,‘誠’是體——宇宙萬法的理體;就是常住真心,也就是《楞嚴經》所說的如來藏性。四聖六凡皆是依據如來藏性。藏性雖然隨緣現十法界依正莊嚴之相,但藏性確確實實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我們再作一個簡單的比喻,我們每天照鏡子,鏡子好比真心,清淨光明;鏡子裡面所照的影像,好比真心照十法界依正莊嚴之相,無論照好的相、醜的相、善的相、惡的相,鏡子的體從來沒有變過。性體亦然,所以凡聖同具不二,隨緣不變,這是‘真心’。
明之一字。乃存養省察。從凡至聖之達道。
‘存養’的‘存’,是講我們的存心;‘養’是修養;‘省’是反省、省察。我們要是能不斷地在這裡存養反省,我們就可以從‘凡’夫達到‘聖’賢的果地。這是把超凡入聖的原理、原則,給我們指出來了。
然在凡夫地。日用之間。萬境交集。一不覺察。難免種種違理情想。瞥爾而生。
我們現前是博地‘凡夫’,既然在凡夫地位中,我們很少會用誠明的功夫。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不覺察’,就會做錯事。一不覺察,內心生起愚痴煩惱,貪、瞋、痴、妄等等的邪念,忽然發動了,這是意業;身與口,免不了要造種種罪業。為什麼有這些呢?因為我們沒有覺察。如果能覺察,就不會有貪、瞋、痴、妄。我們想想看,有幾個人會用?會用覺察,就是我們常講的提起“觀照功夫”,觀照功夫叫覺察。《金剛經》裡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如果能在日用平常,依經訓的標準觀察內心、外境,絕不會起貪瞋痴妄,這叫誠與明,這叫行菩薩道。《楞嚴經》裡有兩句經文“觀相原妄,觀性原真”。這八個字,我們要能夠時時刻刻提得起來,境界相一現前,根塵相接觸的時候,立刻就覺悟到“相”是虛妄,“性”是真實的,就不會有妄念,不會有貪瞋痴慢了,這就是“覺察”,也就是前面講的省察功夫。這一點我們千萬要記住,不能錯會了意思,如果覺察我今天做了什麼事情,這樣你覺察一百年,也還是一個凡夫,那是不覺,這就是會用功和不會用功的區別。我們讀誦大乘經論,有沒有受用,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依經中的教訓去做。
此想既生。則真心遂受錮蔽。
我們不能覺察善惡、是非、利害,‘則真心遂受錮蔽’。佛經常講,真心被無明煩惱蓋覆住了,“如金生鏽,如鏡蒙塵,一片天真遂為人慾所蔽”。金、鏡子,比作真心。生鏽、蒙塵比作貪、瞋、痴、無明;有了這些東西,一片天真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