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1 / 4)

小說:修福積德造命法 作者:攝氏0度

���畎⒚滯臃穡�釗�橐讕禿芎昧恕�

“憤激者轉之以和平”,這是講性情。容易發脾氣,容易急躁,這是大毛病。了凡患了這毛病,雲谷禪師在此地勸他“轉之以和平”;和氣心平。心地平靜,你的態度自然溫和了。這在德行上也是一個重要的專案,無論是佛家、儒家都講求。孔夫子的學生讚歎孔子的德行有五種——“溫、良、恭、儉、讓”。第一就是溫和,這是學生們對老師的評語——老師溫和;良是善良;恭是恭敬,無論對人對事他都謹慎恭敬,謹就是謹慎;儉就是節儉、不奢侈,生活很樸實;禮讓,孔夫子事事都讓別人,決不會與人相爭。這是夫子之美德,是做人的典型。

“虛誇者轉之以切實”,這就是喜好誇大的毛病,為人不實在。如果知道這些事實,別人對我們說的話自然要打折扣,難以取信於人,因為我們不誠實。所以決定不能夠浮誇,要誠實。

“浮囂者轉之以沉定”,“浮囂”就是我們常講心浮氣躁;心浮就要以“沉定”來對治;要沉著,心要清淨,要能定得下來。

“驕慢者轉之以謙恭”,世出世間實在沒有一樣值得驕傲。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做好了,是本分的,是應該的;做不好要處分。諸佛菩薩一切恭敬,孔孟亦無不敬。我們比起佛菩薩差太遠了!所以對人一定要謙恭有禮,要謙虛、要恭敬,謙與敬都是性德。

“惰逸者轉之以勤奮”,懈怠懶散,是很大的煩惱。世出世間法如有這毛病,一定不會有成就的。所以一定要精進、要努力,要把精神提起來。釋迦牟尼佛在世時,阿那律陀懶散的毛病就很嚴重,被佛呵斥一頓之後,他真的振奮起來,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結果把眼睛搞壞了。佛很慈悲的教他修“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以後他得了“半頭天眼”,不用肉眼比別人看得還清楚,他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人一定要發憤,要振奮起來。懶惰,做一切事情都不能成就;不但是佛法不能成就,世間法也不能成就,一事無成。古今中外,世出世間那一個有成就的人是懶惰的人,是散漫的人?沒有!大乘善根唯一精進。

“殘忍者轉之以仁慈,怯退者轉之以勇進。”“退怯”是退步、退轉。這也是大病,必須要勇猛精進。

這些毛病都是了凡先生自己敘述出來的。前面說過,各人有各人的病痛,如果我們也像他這樣改進,其他的病痛要想一想,用方法來對治。下文是雲谷禪師教他修持的幾個重要綱領。

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

‘務’是務必,一定要‘積德’,斷惡修善。‘積德’,世出世間法都以這個為基礎。前面講的“享千金之產”、“有百世之德”,如果不是認真斷惡修善積德,怎麼能辦得到?孔子受一國人尊敬,釋迦牟尼佛受全世界人尊敬。一個是積世間的大德,一個是積世出世間的大德;佛是世出世間的德行都修積。

‘務要包荒’,是講心量要拓開,要能夠包容。不能包容,我們自己的煩惱就多,對於佛法的修學造成了障礙。我們是修“覺、正、淨”,如果心不得清淨就不會覺悟,我們的見解也就會有偏差。正知正見、大覺大悟,一定是以清淨心為基礎。所以要能包容,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必認真計較。《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法不是真實的。就是世間一切境界,古人也說是“過眼雲煙”,這種看法跟《金剛經》非常接近。有什麼值得計較的?何必把它放在心上,妨礙了自己的清淨心。

‘務要和愛’,這是了凡最大的弊病。一定要和氣,一定要能夠博愛;就是佛法講的慈悲。佛講的慈悲是平等的,所以叫“大慈大悲”。儒家講仁愛,仁愛跟佛法的大慈大悲確實相當接近。孔老夫子說:“仁者無敵。”“敵”就是敵對。這世間還有跟我對立的,那就不是仁愛了,仁愛是沒有敵對的;沒有敵對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大慈大悲。雖然儒家講的話不一樣,其實裡面的內容是相同的,這是我們應當要修學的,真正利益自己的。

淨宗講“一心不亂”,有了對立,一心絕對得不到。有對立是二心,就是有對待。六祖大師講“本來無一物”,有一物存在就不是真心,所用的還是妄心。心裡果然清淨,決定沒有相對的。沒有對立的,真心才能顯露,清淨心才能現前,淨宗所修的一心不亂,我們才能獲得。

不要說真正的一心不亂,就是相似的一心不亂——功夫成片,也是從這裡下手的。唸佛人唸了多少年,功夫成片沒有得到,就要找出毛病在那裡。將病根找出來了,然後再把病根消除,障礙就沒有了,功夫就可以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