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半帶有明顯的科幻概念或者特徵。
能真正流通世界的科幻片遲遲無法出現,除了導演群落缺乏理工素養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路投資方並不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
因為科幻電影需要的特效、後期時間都很長,而在兩到三年之後,更無法預計同檔期都會碰上什麼樣的對手,而且電腦特效這種東西,無論從哪方面看,都的確是“一分錢一分貨”,想要透過低成本來矇混過關,只會成為‘五毛錢’特效,根本不可能製作出優良的特效效果。
“成天看著飛機從頭頂飛過,卻從沒有坐過飛機,這就是中國電影的處境。”
姜小軍的話無疑很具有代表性,“我們的技術認知層面只能在地面上活動,不是不想飛。 而是一沒技術,二沒觀念,三沒錢,少了一樣都飛不起來!”
雖然這些說法有些誇張,但不是沒有道理,中國電影想要真正走向世界,絕不是哪方面單一努力就能達到的結果,更不是有幾個好萊塢式的劇本就能解決的問題。
就像杜克所說的一樣,好萊塢電影能橫行全世界,從來都不是劇本的原因,更不是創意和創新導致的結果,這是一種全方位綜合的現象。
後面,又有人把話題引到了杜克這邊,他也適時的說了幾句,“我只是一個導演,只能從導演的角度看問題,在我看來,貴方很多新崛起的商業導演,要避免沾染一些壞習慣……”
有些話杜克並不適合說的太深,否則作為一個外人,必然會被視為挑撥。
在他看來,很多中國的爛片導演的壞習慣,都是受到了一些香港導演的傳染。(未完待續。)
ps: 求月票和推薦票!
第八百三十一章 孫悟空是誰
香港電影雖然沒有死亡,卻走在死亡的邊緣,大批的香港電影導演選擇北上,尋找新的出路,這早就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大量的香港導演北上,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繁榮了內地的電影業,卻也帶來了不少香港電影的固有弊端。
其實稍作分析就不難發現,從最近幾年的中國爛片軌跡來看,除了內地導演之外,香港導演也貢獻了相當多的數量,很多香港導演都是典型的投機主義者,嚴格說起來,規劃到 “侮辱觀眾智商”的型別裡面一點都不過分。
在杜克看來,一些香港導演的作品質量不高,被人認為是“過度消費自身信用”,其實根源是2004年簽署的cepa協議。
自從那份協議簽署之後,香港導演開始大舉進入內地,但在內地進行合拍片,必不可少的一環就是審查,作為根本不知道審查制度的香港導演,一開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電影方面基本上都是挑選最保險的套路來走,於是在過去的8年之中,香港導演帶給內地觀眾的大部分都是兩種套路的電影:古裝武俠和古裝喜劇。
而像香港導演更加擅長的黑幫片、警匪片,根本都沒有人敢於隨便嘗試。
在經過試水之後,不少香港導演發現古裝武俠和古裝喜劇題材已經足以讓他們取得不錯的票房。
而且如今在內地活躍著的香港導演們,大部分也都是已經步入中老年,在創作方面對於新型別、新題材、新技術的追求接近保守,除了徐老怪等有限的幾個代表人物之外,絕大多數香港導演的套路都已經很陳舊,卻依然在用這些過往的香港電影橋段從內地觀眾身上撈錢。
然而。隨著好萊塢電影的入侵,就如同香港電影丟掉東南亞市場甚至本港市場一樣,看到了電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的觀眾,怎麼可能繼續認可那些連新瓶子都不更換的舊酒呢,因而他們的作品越來越多的被歸為爛片並不出奇。
但這些人的這些作品,也讓內地一些導演看到了希望。既然這麼多香港大導演拍的片子都不過如此,我們的水準和他們不相上下,難道就賺不了錢?
電影深受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現在的內地早不是上個世界九十年代了。
經過以往多年錄影廳洗禮,又走過十多年資訊發達的網際網路時代,內地觀眾的口味與欣賞水平已與十年、二十年前截然不同,消費的主力也更多是80後、90後。
很多北上的香港電影人,也沒有把自己當做這裡的一份子,把自己視為候鳥一般的過客……
當然。這些話杜克是不會傻到說出來的,相比於那些香港導演,他更是一個真正的過客和外人。
離開舉辦論壇的劇院,杜克以身體不適為理由,婉拒了幾個中國電影公司老闆的宴會邀請,匯合斯嘉麗?約翰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