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影片上映,湯姆?希德勒斯頓也瞬間爆紅,讓人對洛基在《復仇者聯盟》的表現增加了更多的期待。
藉助《復仇者聯盟》瘋狂宣傳引發的熱度,《雷神托爾》僅僅用十天的時間,就從北美拿到了1億5000萬美元,全球票房也超過了2億5000萬美元,已經可以說獲得了成功。
這樣一部沒有任何明星演員加盟的影片,短短時間內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在好萊塢可以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
但對漫威的影片來說,這已經成為了常態。
以前的系列電影,基本都是圍繞導演、演員、編劇等主創團隊來製作,比如《超人》前三部。導演就是理查德?唐納加理查德?萊斯特,編劇主要就是大衛?紐曼和馬里奧?普佐,尤其是觀眾根本無法想象其他演員能代替克里斯托弗?裡弗來扮演超人——所以當裡弗出了意外之後,很多年沒人去拍《超人》電影。
現在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中,主演的不可替代性已經大大降低,前幾年的時候。出演了《蜘蛛俠》的託比?馬奎爾自覺身價大增,要求片方提高片酬到2000萬美元,索尼哥倫比亞影業卻表示,對一個電影中三分之二時間都帶著面具的角色來說,換演員是分分鐘的事,結果託比?馬奎爾只好吞聲不提此事。
儘管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與漫威簽了6部電影合約,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更籤了9部電影之多,他們卻都是可以被替換的——像《x戰警:第一戰》全部換演員,演繹x教授和萬磁王的前世情緣就是一種可能的手段。
雖然替換主要演員是最後的一種的選擇。但在漫威宇宙系列電影中,演員的獨特性已經被降低到難以辨識的程度,影迷往往很難記住哪部超級英雄電影的主演是誰,他們記住的是這部電影和前面幾部電影有何聯絡,英雄之間的關係有了哪些變化。
特別是在杜克建議的以世界觀展現為主的思路中,演員將不再是超級英雄電影的靈魂所在,已變成僅具外在的皮囊,演員的不可替代性降低後。超級英雄電影的發展不再受限於演員的退出,而可以更自由的隨著市場的需求發展。故事也得以自由生長。
在整個系列中,哪個角色只要受歡迎,都可能延展成為一個新的宇宙,哪怕他原來只是一個二線乃至三線角色。
當然,《雷神托爾》的成功不僅僅是漫威**的功勞,還得益於影片出色的數字特效。
如今高速發展的數字特效無疑是杜克和漫威漫畫能實現漫威大計劃的保障之一。
上世紀1970、1980年代電影道具特效成托起科幻電影騰飛的翅膀。進入21世紀後電腦數字成像技術全面接管特效製作,好萊塢電影產業完成升級,技術開始和創意比肩。
現在的3d、imax、杜比全景聲、高幀率、動作表情捕捉等技術,更能將漫畫中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發揮出來,這使得漫威漫畫經過多年的苦苦煎熬之後。終於迎來了可以將二維繪畫變成真人電影,讓想象力躍然於大銀幕的數字技術。
在例如杜克這樣的製片商,以及各種技術和商業利益推動下,超級英雄電影成了最完美的數字技術模特,不同風格的銀幕奇觀輪番上演,好似帶領觀眾坐上過山車,從一個**飛向另一個**。
觀眾會對超級英雄感到厭煩麼?答案是一定的,就像他們曾厭煩了西部牛仔、歌舞明星、機器人和外星人。
在杜克和漫威影業的遠景規劃裡,甚至十年後的電影都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未來新一代還會對超級英雄的宇宙極度追捧麼,追求世界觀的展示思路是否背離了敘事藝術,越走越遠?
這種事杜克也不知道,只有未來才能得出答案。
作為當代神話,只要有利益的存在,超級英雄的故事肯定還會不斷的講吓去,直到整個社會、文化都斗轉星移,杜克心裡很明白,是商業利益塑造了超級英雄,是社會需要賦予他們神格。
無論超人還是蝙蝠俠、鋼鐵俠、蜘蛛俠,其實不過都是現實世界在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投影。
這部《復仇者聯盟》的出現,也意味著漫威宇宙系列電影進入了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超級英雄電影,已經不再是單個英雄在銀幕上秀自己,漫威整個系列的電影相互交織,組成一個近乎真實的社會圖景,讓旗下的超級英雄們一起生活、戰鬥,互相對抗或協助。
甚至,杜克對整個漫威電影的佈局已經非常清晰,比如在風格路線上,《雷神》系列主打華麗奇幻風;《鋼鐵俠》系列走高帥富浪子和高科技路線;《美國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