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開局給秦始皇盤點四大發明 第183節(3 / 4)

日相逢無酒錢”,就主要表達了高適十年漂泊生涯的現狀,連酒錢都掏不起了。】

【所以後面就有了第三次出塞——高適開始追隨到哥舒翰的帳下去了。】

【他在哥舒翰那裡待了三年,相信總有一天能出人頭地,然後寫下了《塞下曲》,主要表達對出人頭地的美好寄託。】

【而後這一不小心,高適已經五十多歲了,還是沒什麼大成就,不過先前說了,對於高適而言,安史之亂就是他的轉折點,所以在高適五十多歲的時候,安史之亂髮生了,也改變了高適餘下的一生。】

【之後安史之亂結束,高適也當上了四川的節度使。】【時逢國家不幸,對於高適來說,安史之亂是他仕途的轉折點,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寧願不在官場上隨波逐流,不願意壓迫百姓,於是辭官的人,在見證安史之亂的發生後,哪怕從平民逆襲到節度使的位置,恐怕心中更多的也是悵惘吧,不過高適一直到六十二歲去世,職位幾經變動,但也算是朝廷棟樑。

直到他去世,還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忠,相比於其他大多數詩人的仕途和命運而言,也的確算得上是一種幸運了。】

【是的,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位,雖然同樣是邊塞派詩人的代表人物,但相比於高適而言,其命運就有些不幸了。】

第105章 留言板

漢朝未央宮。

劉徹身前桌案上也已經擺上了最新制作出來的紙張,除此之外,還有自資料庫出現之後,最新發現製作出來的輕巧之物,還有桌案之前,許多更大件的東西,新制作出來的一些物件等,也都逐一被送到了劉徹面前。

以及還有更多正在製作,或是沒製作出來的東西。亦或是正在進行,還未見真正效果的政令和實施。

這些新鮮事物的出現,以及新頒佈政令下去的反應和影響,都讓劉徹不禁心生出一種難以言說的感覺來。

——這是前所未有的機遇以及奇蹟。

也不知後世在記錄這一段歷史時,究竟會是什麼樣的場面。但至少這一場別開生面的巨大變革,將會是從他這裡震撼開始。是對比原來史書中更深刻和不可抹滅的記載。

所以一想到這裡,哪怕是發生在千年後,劉徹也不由得一陣心情澎湃,同時也是思緒萬千。也因此,他現在這心中真可謂是豪情萬丈,動力十足。

再聽那高適的《燕歌行》,尤其是最後一句,劉徹敲敲桌案,不禁心想,既然這“唐詩宋詞”好多都是必背篇目,其中還可引經據典,緬懷先人……那豈不就是另一種更長久的流傳於世,甚至還是被廣為人知的一種方式?

連李廣的名字都能出現在這樣一首千古名篇之中……還有最開始的時候,天幕也說過有關於那秦始皇的詩篇,就是那位詩仙李白所作……劉徹記得清清楚楚,到現在都沒忘。

也不知道有沒有關於他的詩詞文章……

想到此,劉徹就不禁嘖了一聲。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不就是這前無古人的開創之事嗎?!當誰做不到一樣。

自現在起,他也將會開創另一種別開生面的局面!到時候有關於他的詩作,那還不多多的?劉徹輕哼一聲,絕不承認自己是有些發酸的。就算有,那也是“有些”而已。所以現在……咳,他還是要好好聽聽這唐朝詩作的發展魅力。

接下來要講哪位?

【就是我們之前也提到過的——作為同樣是邊塞詩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七絕聖手”的王昌齡。】

【這位詩人和高適寫的邊塞詩風格,就可謂是大大的不同了。】>【如果說高適的代表作《燕歌行》擅長講故事,那王昌齡的邊塞詩作,就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而且高適三次出塞,王昌齡這一生,也可以簡單概括為,主要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王昌齡出生在山西,在別人基本上都在忙碌考科舉的時候,王昌齡選擇了去嵩山當道士。】

【不過當了幾年,王昌齡就又跑去了塞外,在邊塞那些時日,他當道士時被壓抑的天性,一下子就釋放了出來,寫了很多非常有名的邊塞詩篇,比如《從軍行(其四)》,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七首》是王昌齡寫的組詩作品,都反應了複雜的邊塞生活,而這第四首詩,則表現了戰士們為保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