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王國維又評價道——“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所以說,從李煜這裡,詞的“定義規格”發生變化,也引得越來越多的文人更願意作詞了。】
嘖嘖。
聽聽這詞作的。
劉徹又不免想起天幕之前說過的,關於李煜作的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也是美則美矣,意境也不錯,但和這首《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一樣,這不都是給自己的催命符嗎?
這李煜……
劉徹摸了摸下巴,現下他倒是突然能意會到天幕說的後一個“作”究竟是何意了。
第110章 雅俗共賞
【李煜最出名的,其實還是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著名的"愁"之詞,發表之後,直接將自己愁死了。】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愁啊愁,愁到據說趙光義聽到這首詞之後,直接讓李煜魂歸了故鄉而去。】
【所以說,這詞上升到了士大夫的層面,大概還要感謝李煜在國破家亡後,仍是不懂何謂“寄人籬下”的“純真做派”,於是這作詞的規格和格調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從李煜這裡開始,詞開始正式進入更興盛的時期。】
【但先前我們說到詩和賦的時候提到過——詩之所以能夠一直流傳下來,是因為詩是百姓的詩。】
【那同理也是一樣,詞想要流傳和興盛起來,只在士大夫那邊有個良好開端可不行,最重要的還是要走到百姓中間去。】
百姓啊……連一種文化的發展和興起都少不了百姓,最重要的也還是百姓。
若不是天幕說起這些,恐怕他們也不會意識到,原來普天之下的百姓,不是身如草芥,也不是飄若浮萍,他們存在於歷史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更是那最重要的傳承紐帶。
【先前我們也有講過,北宋時期經濟繁榮,所以娛樂更加興起,很多權貴官員之間很流行舉辦宴會,而在宴會之上,一般的娛樂活動就是作詞填詞,於是很多詞,其實是在宴會上寫出來的。】
【除此之外,宋朝時期的宴會之上,一般也總少不了歌伎來唱曲伴舞,而這些歌伎們所唱的,就是詞。】
【也因此,相較於詞的豪放派風格而言,婉約派的詞則是出現得更早,而且數量也更多。】
【而讓詞走到民間去,真正做到雅俗共賞的詞人,這裡就不得不提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
【一位精通音律,善於吸取民間詞的精華,所作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擅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的,原名柳三變,又可稱之為柳七的北宋著名詞人,以及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柳永。】
【提起柳永,熟悉他的人必然都知道,柳永可是給很多歌伎都寫過不少詞,也因此,他的詞在市井間很是出名。】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