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後來五代十國的時候,就有更多人模仿溫庭筠的這種填詞風格,我們之前說過的《花間集》也就是在此誕生。】
【但也由此,不難看出《花間集》的侷限性和缺點——就是很多詞基本上都是用來酒宴助興的工具,於是使得詞在這時候的發展,多為有關兒女情長和權貴生活的內容,說白了,就是格調相對而言還沒上去,很是世俗風。】
【那是誰把詞的格調給提高上去的呢?】
【這個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先前我們也提到過對方,就是冠著唐朝後代說法的,南唐後主——李煜。】
漢朝未央宮。
劉徹又下意識去看那條已經走偏了的問題回覆——
唐人:“南唐後主李煜,也不是宋人。”
宋人:“那也不能算是你們唐人,天幕之前都科普過了。”
唐人:"那又如何,你們宋詞的發展,不還是從唐朝這裡演變過去的。"
宋人:“但科考相關的細節問題,你們唐朝連糊名制都沒有,回答豈不是誤人子弟?”
唐人:"不過是越往後發展越完善,有什麼可說的。"
宋人:"可明朝的科舉內容是八股制考試。"
明人:
關他們什麼事?!別以為他們都看不見相關模組留言板下的回答好不好!
劉徹簡直看得樂呵極了,心想這留言板的功能,哪怕最重要的許可權功能還用不了,但現在至少也看得很令他愉悅。
不過還是要儘快開啟才是,這親自提問,沒準兒樂子更多。
br>
五代十國的眾人:"!!"
摩拳擦掌也想要留個言,但突然發現,大多連資料庫許可權都沒開啟.……真是怎一個憋屈說得。
【對於宋詞的發展,李煜所作的詞,可以說是起到了“抬高格調”的作用。】
【這個“千古詞帝”的稱謂,可不是浪得虛名,在歷史上,著實是得到了很多文人的認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就曾這樣評價過——"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更繞煙水迷離之致。”】
【就是說李煜的詞不僅兼具了這兩者的優點,而且還更有情致,評價可謂是非常之高了。】
【那南唐的事情,我們先前已經講過,這裡就不多說了,總之李煜剛繼位沒多久,就主動認南唐為北宋的屬國,然後他自己在屬國內悠閒度日,大概技能點都點在了才華上面,處理朝政那是完全不行的。】
【所以最後,當宋朝的軍隊都打到了南唐國都,李煜還想著送錢了事,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趙匡胤說了這句話後,南唐就此亡國,而後李煜也被壓著送到了北宋的都城開封。】
【被押送之前,李煜就作了一首《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聽名字大概就能猜到具體是什麼內容,就像李煜寫詞的“通病”,他很喜歡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寫進詞裡。】
【王國維就曾點評過李煜——"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說的,在一些學者認為,李煜可以說是有些“純真”的。】
嗯……純真?
贏政不由得嘖了一聲。
若是他沒記錯的話,這李煜最後的死因,好像就是因為作詞惹出來的禍事?雖然天幕那時說還沒有印證,但也算大差不差吧?【李煜流傳於後世的詞,大多就是這時候作出來的,嗯,也可以說是“作”出來的。】
【比如這時候他還發起了對故國的無限思念之情——如這一首《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在別人的地盤,還要眺望遠方懷念故土
時光,也真是不怕別人多想。】
【不過從這首詞上,我們不難看出,這時候詞的境界,確實是已經拔高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