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同時,辛棄疾也“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而這一切也使得辛棄疾在青少年時代就養成了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
#34;嗯?"
“辛棄疾!”
霍去病一把拉住了身旁的舅舅:“辛棄疾!”
這後世中竟然有人對著他的名字,給自己的孫子取名為辛棄疾!瞬間一股熱血衝向霍去病的心口,讓他著實有些激動難耐。倒不是為了別的,而是有種被後人紀念和認可的感覺。
衛青笑著拍了拍外甥的肩膀,他當然能理解這種感受,很奇異的感受,能聽到後世之人對他們的紀念,當真是很神奇。
"既如此,去病,你當更要好好作為才是。"霍去病認真點頭:"舅舅說的是。"
他決計不會比歷史中的他更差。
【在南歸之前,辛贊曾兩次讓辛棄疾至金都燕京參加進士科考試,別人可能是衝著當官去的,但辛棄疾不是。
他是藉機去偵察金人形勢,以圖恢復,有這樣的志向,終於在完顏亮當政,準備大舉南侵,欲滅亡南宋,並統一江南之際,趁著國內空虛,北方的漢人接連起義,而辛棄疾也自己拉起了一支起義的隊伍,在山東揭竿而起。】
【而在毅然“鳩眾二千”,揭竿起義之後,二十一歲的辛棄疾又投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負責起草書檄文告,參與機密。】
【那這個時候,辛棄疾都主要乾了些什麼?】
【我們先說一件事,就是辛棄疾有個叫義端的和尚朋友,這個義端和尚,當時也帶著一支隊伍起義了,於是辛棄疾也將這個朋友拉到了耿京的隊伍中,只是此人名為和尚,實際心思根本不淨,最後竟偷了辛棄疾的公章跑路了。】
【辛棄疾差點受其連累,不過也為自己爭取到了機會,立下了三天就追回叛徒的軍令狀。】
【於是這一路追過去,還當真讓辛棄疾給追上了這個義端和尚,最後辛棄疾直接將人給砍了,然後回去覆命,自此之後,辛棄疾在耿京的隊伍中也更受到了重用,畢竟能文又能武,這樣的人才,可不能忽視過去。】
漢朝未央宮,
劉徹不禁點了點頭。
能文能武確實是難得。
既能打仗,又能寫詞,還有膽氣。除此之外,竟還和霍去病有些淵源。
這聽著,更讓劉徹對這位辛棄疾不由得產生了不少好感。
只是人在南宋,又是那完顏構,哦不,趙構當政……嘖嘖,這未來又是不好說啊。
【其實追殺叛徒義端和尚,還不算能體現辛棄疾能力的事情,其後的一件事情,更能體現辛棄疾的勇武和驍勇善戰。】
【就是義軍內部再次出現了叛徒——張安國,邵進等謀害殺死了耿京,甚至還帶領了一部分人投降了金朝。】
【當時辛棄疾力勸耿京“決策南向”,接受南宋朝廷的領導,耿京也同意了辛棄疾的看法,然後命令辛棄疾和賈瑞等人奉表南歸,但就在辛棄疾與朝廷接洽成功,準備返回軍中的時候,義軍內部就在此時發生了此等重大變故。】
【一般人聽到這個訊息,在這種情況下,大概會直接再回到南宋朝廷。】
【但辛棄疾並沒有這樣做,而是當即組織率領了僅有五十多人的隊伍,然後竟直接殺向了張安國幾萬人的駐地。】
【而在當時,張安國正與金將酣飲,辛棄疾則是帶著人出其不意襲進了金營,不僅活捉了張安
國,甚至還在五萬金兵中帶著張安國擺脫追敵,急馳而歸,真可謂“燕雲五十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
"哈哈,勇啊!"
辛贊不由得拍向孫兒辛棄疾的肩膀,大笑道:"不枉祖父對你多年的教導!"
還是少年的辛棄疾也是不由得神情振奮,隨即認真開口道:“那還請祖父允許孫兒現在就投入嶽將軍麾下!"
"雖說現在形勢一片大好,可金兵仍是在苟延殘喘,孫兒也想去盡一份力。"辛贊搖頭嘖了一聲,失笑道:“我看你主要是想去見嶽將軍。”辛棄疾眼睛發亮:“嶽將軍乃當世英豪,誰不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