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當時封建社會的主導地位下,眾多女子的命運走向,而她們還都是頗有才名的女子,即使如此,所面臨的命運也依舊讓人唏噓難過,也無可奈何。】
【當真是有才情的女子少嗎?不,不是,是那個時候的社會不允許,也看不起。】
有能力的女子少嗎?真比不過男子?
這怎麼可能。
別說天幕之前展現了那麼多優秀的女子,就是他們身邊,當真就沒有才情出眾的女子?可這些女子為什麼名聲不顯……為什麼啊。
現在他們這麼問,不是沒有答案,而是不好回答,也不敢回答。但不回答卻不代表能逃避掩藏。
至少在現如今的境況下,已然有太多女子不容讓人忽視了。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其實李清照的作品也流失了很多,至今也只留下了八十多首詞,但儘管如此,這些優秀的作品,也能證明她的才情。】
【可後世在討論李清照的時候,除了討論她的作品外,爭議和爭論最多的,竟是有關於她是否改嫁的事情。】
【據相關資料記載,明朝時期,關於李清照,多是批判和譴責之意,因為他們覺得李清照沒有守節,到了清朝,又大多將李清照“考證”為沒有改嫁,想要為她樹立起“忠貞”的形象。】
【而在近代時期,因為開始倡導男女平等觀念,於是李清照的“改嫁”,竟又開始成了學術界的“共識”。】
【看看關於李清照是否改嫁的這些時代變化,是不是有種可笑的意味在其中?一個“改嫁”,竟如此多變,就因為這個詞放置在了一個女子的身上,一個才女的身上,於是這到底是汙點還是其他,竟能有如此多的爭論和變化。】
【挺可笑,也挺可悲的。】
【是否改嫁又能如何,這並不妨礙李清照是獨一無二的千古第一才女,也不妨礙她的作品千古流傳,耀眼世間。】
秦王宮。
贏政就很不理解,關於李清照“是否改嫁”這件事,究竟有什麼好變來變去,爭論來爭論去的?改嫁又如何,沒改嫁又如何,非要下個定義出來?
非要給那李清照扣上一個是或否的帽子?
這究竟能有什麼意義?
就算真的改嫁,是汙了這才女
之名還是什麼?
如果是單純覺得事有爭議,想要尋個真相出來,也無可厚非,但以這“改嫁”與否來定義其他,那就著實可笑了。
想到關於這件事,不同時期的說法竟還不同,嬴政實在也是忍不住搖了搖頭。這宋明時期,可當真是要有的變了。
【好了,關於李清照是否改嫁這件事,尚有爭議,但我們最需要記住的是,關於李清照的才情,才是最無可爭議和無可厚非的,在那樣一個男權時代,能出現這樣一位在文壇上有一定地位的女子,是歷史之幸,也是我們之幸。】
【而講完李清照這位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接下來要講的這最後一位,是宋詞史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也可以說是文人裡最能打的,武將裡最有才的詞人,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
【不過提起辛棄疾“詞中之龍”的美譽稱呼,大概並不會讓他有多少欣慰之感。】
【因為辛棄疾這一生的抱負,可並不是當一位出眾的詞人,而是其一生以恢復為志,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
【他是詞中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也更是一位愛國的將領之才。】"愛國將領,將才?"
劉徹心想,那不就和那位唐朝的高適差不多?
一個會作詩的將領,一個會打仗的詞人。
還都是處在風雨飄搖的時期,一個安史之亂,一個靖康之恥,嘖嘖,這唐宋在某些方面,倒是挺相對啊。
【辛棄疾出生在山東濟南,而早在辛棄疾出生前,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爺爺辛贊在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後“累於族眾”,無法南下,遂仕於金朝,當了一個小官,但辛贊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
【這可見辛棄疾的名字——辛棄疾,霍去病。】
【辛棄疾的名字就是他爺爺給取的,因為辛贊是霍去病的粉絲,而棄疾正好對應了去病,也是寄託了辛贊對於辛棄疾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驍勇善戰,能夠有朝一日恢復中原故土,報國雪恥。】
【所以辛贊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