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無厘頭”,但兩人這一分別,確實是永別了。】
【因為儘管蘇軾在海南待了幾年,宋哲宗去世,於是他申請去常州養老,可在北歸途中就生了病,最終到常州後就也離開了人世,而蘇轍為兄長作了墓誌銘,隨後逐漸淡出政壇,也隱居了起來。】
“哥哥
“弟弟——”
兄弟兩個執手相看淚眼,又是不禁一陣唏噓。
蘇軾沒想到自己一生竟是這樣的,竟然去過那麼多的地方。
而勵精圖治想要實施新政的兩位皇帝……哎,想到天幕曾經說過的歷史,就不得不道一聲可惜。不過他這仕途也是真的好跌宕起伏,叫蘇軾心緒實在是有些難以平靜。但好在有他的弟弟在,有此弟,此生無憾矣。又在一旁看著的蘇洵:"……"算了,他也是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縱觀蘇軾這一生,其實很多人提到蘇軾,大概都會把他歸類為“豪放派詞人”這一流派,但其實蘇軾的作詞風格除了豪放之外,也還有婉約和曠達這兩種,而且我國著名學者王國維又說了——“東坡之曠在於神”。】
【所以用曠達一詞來形容蘇軾總體的詞作風格,其實是更合適的。】
【而蘇軾之於宋詞發展的意義,就在於他不僅在風格上,在內容上也擴充套件了宋詞的邊界,使得宋詞發展更多樣起來。】
【不過在蘇軾之後,北宋的詞作發展,也就告一段落了。】
【那接下來的南宋詞人,我們重點說兩位流派代表人物,分別是婉約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而這位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可還是蘇軾的徒孫,並且曾這樣評價蘇軾,說他的詞是“不協音律,句讀不葺之詩。”】
【就是說蘇軾的詞根本不算詞,其實就是句子長短不一的詩,並且以詩為詞,沒有音樂性,太拗口,唱不出來。】
“嗯?”
蘇軾一聽就眉梢跳了跳,他未來的徒孫?
倒真是會說,哈哈。
這不由得讓蘇軾立即就起了興趣,也不知這徒孫是哪位……
【不過在說起這位詞人之前,其實關於宋詞的發展,還有一位詞人也起
到了不小的作用,雖然聽過他名字的人很少,但王國維又評價了,這位詞人可是有著“詞中老杜”之稱,也就是和杜甫作比,是詞的集大成者。】
【而且這位詞人的作品,在婉約派之中還長期被尊為“正宗”,除此之外,舊時詞論也稱他為“詞家之冠”。】
【對於南宋作詞的風格技巧,這位詞人可謂影響之大,所以在講兩位婉約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前,也不得不提一下這位詞人,對方也可以說是上承北宋,下接南宋的人物了,大家知道他是誰嗎?】
第112章 李清照
"詞中老杜,詞的集大成者?這個評價可不低。"
先有和李白相提並論的蘇軾,現在又有一個被譽為“詞中老杜”的詞人,眾唐人心中觀感多少有些微妙複雜。
不過聽完這蘇軾的詩詞文章,現在又來這一位,倒讓他們不敢太過於妄言了。只是這“詞中老杜”的評價,究竟是從何而來的?所謂詞的集大成者,又是從哪裡判斷的?
【在主要講婉約派和豪放派的兩位代表人物前,我們現在要說到的這位詞人,有可能是詞人裡面音樂玩得最好的,而先前也講過,詞的出現和發展是從燕樂中演變出來的,所以可以說,詞本身就是拿來唱的。】
【那這位詞人,就格外看重詞的音律和音韻的和諧。】
【而他之所以被王國維評價為“詞中老杜”,就是因為這位詞人用詞精工,並且除了善用典故之外,同時還善於鋪敘,從而使得詞的格律結構很是謹嚴和精緻,而整體又透著精雅和曲麗,除此之外,還有著音律音韻的美感等。】
【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這樣評價這位詞人——”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惟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
【這其中的歐指的就是歐陽修,秦指的就是秦觀,而美成,就是這位詞人的字了,所謂“詞中老杜”,則周邦彥是也。】
[叮叮——]
周邦彥名字一出,他的作品也隨之出現在詩詞文章模組中。歷朝歷代的眾人都得以看到這位詞人的眾多作品。
比如很長一篇的《汴都賦》,竟是歌頌新法的,還有《蘭陵王·柳陰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