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氣。數量之多,質量竟也如此上乘!
簡直叫人無話可說了。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和幾個大臣也是不由得讚歎出聲。
文人相惜,哪怕不是處於同一個時代,見到如此多佳作,也著實是忍不住讚歎和佩服。"有如此多佳作,大概也是和這蘇軾被貶經歷分不開吧。"
房玄齡搖了搖頭,嘆息一聲道:“這究竟是福是禍,誰又能說得清楚。”
窮而後工,若是沒有這些曲折輾轉的經歷,這些作品,又如何衍生出來?大概也是沒有如此深刻的意境和感悟了。
杜如晦也是不禁感嘆了一聲,而後道:“就是不知道這位蘇軾之後的經歷如何,會不會峰迴路轉,守得雲開見月明?"
【蘇軾能在一年內寫出如此優秀的作品來,和他被貶黃州的經歷和心情是分不開的,他當然還是想回歸仕途,但無奈之下,只能將情思寄託於這些作品之中,不過算起來,蘇軾只在黃州待了五年,之後離開這裡,就再也沒回來了。】
【五年艱苦的時光,也算是給蘇軾的人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概是已經跌到了人生谷底,於是再來就是往上升了,畢竟蘇軾是個大才,所以宋神宗還是覺得人才不能浪費,想要起用蘇軾,而蘇軾在去上任之前,先去見了王安石,這兩人雖然政見上有些分
歧,但私底下,兩人關係其實很不錯。】
【畢竟都是才子,都是能人,必然是相互欣賞的。】
【而這一次相見,兩人也是相談甚歡,所以在宋神宗去世之後,由高太后把持朝政,起用反對變法的司馬光,哪怕蘇軾從犯官升到三品大員的位置,在司馬光廢除新法的時候,蘇軾還是站了出來。】
【他堅定反對司馬光這麼做,認為好的政策不應
該廢除,甚至由此還和司馬光產生了分歧和隔閡。】
【蘇軾的侍妾在一次與蘇軾的問答中,就指著蘇軾剛吃飽飯的肚子,說這是“一肚皮不合時宜”,的確是“不合時宜”,但也由此讓我們見到了一個不趨炎附勢的大文豪,一代文人,一個真正有自己思想的大臣,當如是。】
蘇洵一直揹著手聽著,直到此時,才轉過頭看向自己的兒子,問道:“若還遇到此事,我兒現在又當如何?"
這問的自然是蘇軾,只見蘇軾立即笑起來。
"該如何,自當如何!"
他毫不遲疑,也沒有半分猶豫。就是該如何,就當如何,無愧於心是也。
"哈哈,好!"
蘇洵也瞬間笑起來,隨即重重拍了一下蘇軾的肩膀。“儘管人生艱難,但也更當恪守己心才是。”“父親教誨的是,兒子謹記。”
蘇軾與蘇轍共同說道。
這個時代在變好,而不管如何變,其心是總不會變的。
【蘇軾的這種情況,和當時的李商隱陷入了一樣的窘境,甚至可以說是更難的境況,而且他還陷入了黨爭之中,於是蘇軾又萌生了退意,再次想要外調出去,於是他又來到了杭州。】
【當時杭州淤泥堆積,蘇軾為此招募人手和資金,在此築起了一道堤壩,這就是西湖現在有名的“蘇堤”,屬於西湖十景之一,而除了蘇堤之外,西湖的三潭印月也是蘇軾安排人建造的,大家有機會都可以去看看哦。】
【不過畢竟距離當時太過久遠,所以我們現在的蘇堤和三潭印月早被多次修補過,還是有些不同的地方的。】
【但總體而言,蘇軾這一次到杭州,也是做了不少實事,只是他在杭州的日子沒過幾年,宋哲宗親政之後,又開始想要實施新政,而蘇軾在宋哲宗眼裡,是屬於反對那一派的,於是在這一時期,蘇軾便迎來了“三連貶”。】
【而且一次比一次遠,先是被貶到了英州,接著又被貶到了惠州,最後又被貶到了瓊州,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海南島。】
【去海南的時候,這一年蘇軾已經62歲,他的弟弟蘇轍也一路同行,只不過一個去海南,一個去雷州,而這一分別,再見就不知是什麼時候了,或許此生都無法再相見,而且在送別蘇軾的前一晚,咳咳……蘇軾的痔瘡
復發……】
【悲慘加悲慘,他弟弟蘇轍就給蘇軾唸了一首陶淵明的《止酒》,藉此勸蘇軾趕快戒酒。】【不過雖然分別中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