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一些古人就觀察到,生病的動物吃某種植物會恢復健康,從而就發現了用來治病的草藥。】
【可以說,人類對世界最初的認識,往往就依賴於各種觀察和想象,而醫療活動也是如此。
一開始不同的原始人信奉不同的神,醫療知識便也和對神靈的想象融合到了一起,於是形成了巫術和醫藥相融合的巫醫,其後也逐漸形成了既有交叉融合,又各自發展的狀態。】
【而且我國原始社會時期,可以說就是用生命在進行一場最大規模的“**實驗”。】
【這種觀察和想象往往還伴隨著大膽嘗試,比如古人觀察到蚯蚓整天在地下鑽洞,就腦補出它應該也能打通血管,治療腦血栓什麼的……然後恰好古代不少腦血栓患者,除了蚯蚓之後還真的有效。】
【不過我們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蚯蚓對於治療腦血栓之所以有效,可不是因為它能鑽洞,而是因為蚯蚓體內有蚓激酶,這種物質是抗血栓良藥,所以不得不說,這究竟是古人運氣好,歪打正著,還是要讚歎一句真的是無知者無畏?】
【當然,沒有古人這些大膽嘗試的大無畏精神,我國古代醫學也不一定發展得起來。】
啊……蚯蚓,什麼蚓什麼酶?
他們醫學早期竟還有這樣的故事嗎?
不過現代是怎麼發現蚯蚓體內有那什麼蚓激酶的?是因為儀器還是什麼研究方法?
有人不由得又去看醫學相關模組,如痴如醉,竟發現這其中還有醫療器材相關的資料!
是了是了,醫學研究怎麼能少得了醫學工具,又或者可以說是醫學媒介。
否則要如何去確定相關醫藥的藥性究竟是怎麼樣的,又可以運用到什麼方面?
身為醫者,哪怕自身都得是研究醫學的一種媒介,如此才能在醫學這條道路上去探尋更多的真理。
【關於我國古代的醫藥學,也是有相關傳說的,就比如神農嘗百草。】
【傳說神農生活在姜水河附近,所以姓姜,古代人認為神農因火德而稱王,所以神農氏就是著名的炎帝,炎就是炎熱,也就是火的意思,在我國古代傳說中,炎帝大約是三四千年前,以姜氏為首的氏族部落的共主。】
【相傳神農為了辨別草藥,就親自嘗試,看看哪些有毒,哪些又能解毒,於是發現了很多草藥,也發現了著名的茶葉。】
【是的,茶葉,不僅可以解毒,還能泡水喝,所以神農氏還有“中華茶祖”的稱呼。】
【除此之外,神農氏還留下了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古代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這本著作據說是根據一代代口口相傳,再由後人收集整理並且逐步補充而成的,所以這最終在我國東漢時期才基本整理成書。】
漢朝未央宮。
劉徹不由得精神一振,然後一看資料庫中醫學相關模組的排行。
果不其然就出現了《神農本草經》的著作名字,不過因為作者不是東漢時期,只是在東漢時期才整理成書,所以數值並不算高,還很分散,但也算是終於在這一模組出了個彩了,倒也是不錯。
【其實《神農本草經》的作者實際上並不是某一個人,而是無數代人的經驗總結,並且經過長期臨床實踐和現代醫學的證明,這可以說是一本經典的中藥理論書籍,有其科學性和研究論理在的。】
【這部著作可以看作是我國古代藥品大辭典,是東漢以前藥學的集大成之作。
書中總共收錄藥物365種,包括252種藥植物,67種動物藥,還有46種礦物藥,而且該書從多個角度分類藥品,根據藥效不同,還分為上中下三品,並建立起藥物的等級分類。】
【比如上品藥物為“君”,主要價值在於“養命以應天”,毒性小或者沒有毒,滋補養生,如人參和大棗等,中品藥物可以當“臣”,有的有毒,有的沒毒,大多是滋補養生的同時,還有治病效果的藥,比如百合,當歸,龍眼等。
下品藥物則只能當“佐使”,負責“治病以應地”,主要是除寒熱,破積聚的有效藥物,很多藥物有藥效,但也有毒,不能多吃,也不能吃太久,比如大黃,烏頭,巴豆等。】
【“君臣佐使”的說法,以及相關的“四氣五味”的說法,就是我國藥物學最早也最原始的分類方法,同時也是比較系統的藥物理論,而且《神農本草經》中還總結了各種藥物的藥性,強調配比調製藥物時,要特別注意藥物的特性以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