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教育……
劉徹下意識心思一動,那不就是——
【教育,有口耳相傳,有言傳身教,但最主要,還是依託在學校教育之上。】
【像最初的教育活動,就與人類的生產有關。】
【社會生活融為一體,人們主要是透過言傳身教,傳授知識和技能,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物質財富逐漸增加,有些人就可以從體力勞動中脫離出來,專門從事腦力活動,同時語言文字也在豐富和發展。】
【這樣一來,獨立的教育機構——即學校便逐漸孕育產生了。】
【而學校的出現,則標誌著人類教育活動進入一個自覺的歷史時期。】
學校!
後世之人將教育和培養人才的地方,稱之為學校嗎?
不過果然是“學校”。
雖然名稱不同,但和他們想的一樣。
聽到這裡,有人又不禁想到,既然名稱都不同,那是不是說,後世所謂的學校等,也都和現在不盡相同?
【據考證,在原始社會後期,就有了專門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特殊場所——】
【比如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已有“圖書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會有專門傳授和學習的機構,當時稱為“成均”,這就是學校最初的萌芽。】
【青少年在這裡接受一些訓練,學習自理,參加社會勞動,如建築房屋,耕種,收穫,照看牲畜等,還有學習唱歌,跳舞,遊戲,以及學習禮儀和行為規則等等,再一直到夏代,則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並稱為“校”。】
【《孟子·滕文公上》上有言——“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所以到了商朝,學校又被稱為“序”,後來到周朝時期則成為“庠”。】
【不過這不是唯一稱呼,比如西周還稱學校為“辟雍”,是少數奴隸主貴族讀書的場所,而且古代學校的稱呼除了序和庠外,還有學、校、塾,並且在開始產生時,這些地方並不都是專門的教育機構,而是兼為習射,養老的場所。】
原來教育活動竟然出現和發展的這麼早?
在原始社會後期就出現了?
不過倒也不難理解,畢竟一代代延續和傳遞,必然少不了“教育”。
而眾人想到這裡,不禁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
原來真的做什麼都少不了“教育”二字,無論是口耳相傳,還是言傳身教,亦或是去專門場所學習,這大概就是構成一個“人”的“必經之路”?是必不可少,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說起學校教育,其實可劃分為很多型別。】
【比如按不同的歷史階段來說,就分為古代教育,近代教育,以及現代教育,而古代教育又可分為原始社會的教育,奴隸社會的教育,以及封建社會的教育,除此之外,還有資本主義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教育等。】
【我們再繼續先往下說古代教育。】
【像西周是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學校組織比較完善,當時分為國學與鄉學兩種。】
【其中國學專為貴族子弟而設,按學生入學年齡與教育程度分為大學,小學兩級,而鄉學則主要按照當時地方行政區域而定,因地方區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別。】
【一般情況下,塾中優秀者,可升入鄉學而學於庠、序、校。
庠、序、校中的優秀者或升入國學而學於大學,當時國學為中央直屬學校,鄉學是地方學校。】
【這裡要說的一點是,雖然西周就有“學在官府”之說,但由朝廷設立的中央官學是正式創始於漢朝。】
聽到這裡,劉徹不禁挑眉。
既然說起漢朝,又說起這官學,那他——
【不過我們先跳過官學,說一下與官學相對而存在的私學,這在我國教育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劉徹:“……”
這莫名熟悉的感覺!
天幕怎麼總這樣對他?!
第87章初心 嬴政:感受高考的“魅力”?……
【先說起私學,是因為我國古代私學教育主要出現於春秋時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學規模最大,影響也最為深遠。】
【春秋戰國是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歷史轉變時期,教育也隨著經濟政治的變更,而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即由“學在官府”變為“學在四夷”,私學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