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其銅鐵,歷月不盡”,可最後,還是僅存22年便徹底拔出掉了。】
【畢竟天樞是武周帝國的標誌,是唐朝一個繞不開的政治符號。
而且天樞位於皇城端門外,端門城門口經常張貼徵兵令,城門兩側經常出現各種政令資訊,既是資訊釋出平臺,也是官民發表言辭的地方,加上武則天還在天樞題上了“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可以說,這一根高高的銅鑄天樞,無疑是李唐繞不開的政治標記。】
漢朝未央宮。
劉徹盯著那根天樞紀功柱,著實不由得嘆息一聲:“也是可惜了。”
如此龐然大物,竟才僅存22年。
不過從側面來看……
這唐朝未免太過有錢了吧?!
就算不是自身出財,可那“諸胡聚錢百萬億”給武則天,也是叫人饞得不行啊!
劉徹眯了眯眼,諸胡……
嗯……竟能聚錢百萬億。
記住了。
【好了,我們再說回來。】
【在默啜受封為“立功報國可汗”後,又曾請求將自己的女兒嫁於武則天的兒子。】
【不過聖曆元年,即公元698年六月,武則天命內侄武延秀前往突厥納默啜之女為妾,於是默啜因為武延秀並非皇室諸王而最終大怒,不但不允婚,反而將其拘留,其後默啜便圍困趙州地界。】
【對於此,武則天命皇太子李顯募兵,狄仁傑領兵出征討伐突厥。】
【默啜得知武周主力將發,便自五回道撤退。
狄仁傑率軍十萬追擊,至趙州時,默啜已經撤回漠北,而後狄仁傑安撫有方,使河北地區再次重歸安定。】
【只是大足元年,即公元701年,默啜再度犯邊,於是武則天命相王李旦為天兵道元帥,統帥諸軍抵禦。】
【但周軍尚未出發,突厥便已再次撤軍,後於長安三年,即公元703年,默啜遣使至武周,“請以女妻皇太子之子”,終獲武則天允准,隨後,默啜再派遣大酋移力貪汗入朝,獻馬千匹及方物不等,以謝許親之意。】
秦王宮。
聽到這裡,嬴政真的不由得嗤笑一聲——
這叫什麼?兩次圍困犯邊,結果都是還沒打就又跑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