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開局給秦始皇盤點四大發明 第135節(1 / 2)

【如公元1330年,在黃道婆死後,松江人民為了感念她的恩德,便在順帝至元二年,即公元1336年為她立祠,歲時享祀,後因戰亂,祠被毀,但是明熹宗天啟六年,即公元1626年,張之又塑象於寧國寺。】

【到了清嘉慶年間,在上海城內渡鶴樓西北小巷,立有黃道婆的小廟。】

【黃道婆墓在上海縣華涇鎮北面的東灣村,於1957年重新修建並立有石碑。】

【上海的南市區曾有先棉祠,建黃道婆禪院。】

【現在上海豫院內,有清咸豐時作為布業公所的跋織亭,供奉黃道婆為始祖。】

十多處的祠、廟、堂、樓!

還有石碑禪院,以及供奉其為始祖等等……

這等後世紀念之成就,和其傳世知名,可真是——

【還有其他的。】

等等……什麼?!

竟是還有?!

【如關於黃道婆墓——】

【黃道婆墓始建於元代烏泥涇古鎮。

據《二十六保志》載:“黃道婆在二十六保二十八、九圖、田六分二厘七毫。”

歷來未見整修記載,年長日久,已荒冢累累,難以辨認。】

【但是在1957年,經江蘇省上海縣人民委員會整修,加高墳臺,設石凳供桌,鐫石立碑。

到1984年,黃道婆墓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然後1987年,又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再就是在1996年,還再次被列為徐彙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什麼什麼??

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雖然是從未聽過之詞彙,但是也不難懂。

可也就是不難懂,什麼文物保護,教育基地等字詞,才更是讓他們瞠目結舌,也震驚難言。

一個女子……一個平民女子的墓,竟還能到這種程度?!

【還有關於黃道婆祠——

據歷代《上海縣誌》載,黃道婆祠也稱黃婆祠或先棉祠,俗稱黃婆廟,在華涇鎮南郊村黃婆廟自然村。】

【1993年3月出版的新編《上海縣誌》載,黃母祠在歷史上曾七建七毀。】

【1960年,上海市文管會整修黃母祠。

1963年被列為上海縣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大革命”中祠被摧毀,僅存殘瓦廢墟。

1991年3月,市文管會決定,為紀念上海縣建縣700週年,在原址重建黃母祠。】

【同年5月,在徵地擴大的上海植物園內,動工重建黃母祠,並改稱黃道婆紀念堂,於1993年12月竣工。】

【再有黃道婆紀念館——】

【黃道婆紀念館由墓園和紀念館兩部分組成。

2002年3月動工興建,2003年3月竣工並對外開放,佔地面積300餘平方米。

2004年,黃道婆紀念館被列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2006年,黃道婆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聽著好像也很不得了,畢竟是國家級?

黃道婆墓,黃道婆祠,黃道婆紀念館……還有嗎??

不會還有——

【還有與黃道婆相關的紀念路——】

【先棉祠街。

在今黃浦區西起迎勳北路,東至河南南路。

清道光六年,即公元1826年,知縣徐乃大在縣城西南半段涇李氏吾園紅雨樓內,建造了一座先棉祠。

先棉祠街便是由祠得名。】

【花衣街。

今黃浦區小南門,在新碼頭街至王家碼頭街。

因棉花,俗稱花衣,行聚此得稻。

清道光二年,即公元1822年,上海原棉商人在小南門外——“生賢橋東梅家弄小武當餘”地成立花農公所。

由此這裡成為上海主要的花衣市場和碼頭。】

【另外就是與黃道婆有關的紀念品——】

【即黃道婆紀念郵票。

1980年11月20日,我國郵電部發行《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三組)》紀念郵票一套,共4枚。

其中第4枚就是為元代女紡織技術專家黃道婆。

該紀念郵票面值60分,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