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廣大勞動人民一起,對當地落後的棉紡工具做了大量改革,創造了一整套的“擀、彈、紡、織”工具。】
【除此之外,之前也說了——黃道婆還把從黎族人民那裡學來的織造技術,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成一套較先進的“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等織造技術。
於是在黃道婆去世之後,松江一帶就成為全國的棉織業中心,甚至歷經幾百年之久而不衰。】
改進和推廣的軋棉方法以及技術,要比外國先進好幾百年?
對當地落後的棉紡工具做了大量改革,創造了一整套工具?
松江一帶就成為全國的棉織業中心,歷經幾百年之久而不衰??
啪啪啪,真是狠狠幾大巴掌,又打在了臉上一樣,毫無面子可言,丟人又丟份兒。
而且還尷尬難堪得不行,甚至想倒退回去,將之前他們“侃侃而談”的言論和說辭統統收回去!
怎麼天幕不能一口氣說完啊?!
而且還有——
【另外就是促進長三角地區的崛起——
黃道婆於元貞年間從海南歸來之後,在家鄉推廣先進的植棉,紡紗,織布技術,並改革紡織工具,不僅改善了烏泥涇和鄰近地區人民的生活,而且對明清兩代江南農村,以及城鎮的經濟繁榮產生深遠影響。
而且由於黃道婆引進了先進的棉紡織技術,之後松江府以及整個長三角地區,便一躍成為了我國著名的棉花種植基地,棉布紡織中心,由此還孕育了三個不同層次的,數量不等的棉紡織品生產,貿易中心。
之後這些“中心”便共同構成了長三角城鎮群的初步輪廓。】
【有評價道——“黃道婆傳播和發展了上海地區的植棉和棉紡織業,改變了元、明兩代蘇南部分地區的生產結構,發展了產業經濟,推動了江南和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發展。”】
【就連一位外國人李約瑟,也在其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這樣說道——“她(黃道婆)為十三世紀傑出的棉紡織技術革新家,應要對她在棉紡織史上的革命作出高度評價。”】
外國人?
竟是連國外的人也知曉黃道婆事蹟?
這一對比,竟顯得剛才他們那番說辭更是無知甚至淺薄了……
哎,沒臉啊,真是沒臉啊。
再待不下去,有人急忙掩著面告辭了,只心道,今日他說這話,可千萬不要傳出去才行……可這麼想著,也約莫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可知剛才聽著的人,並不都是附和他們的……
這麼一想,就更是難言和難堪了。
而且更難以言說的是……之前說那些話的某些心思,難道當真被天幕神通知曉了去?!否則怎會如此巧合!
即使如此,那之後說話可真是要千萬思慮了才是……
無獨有偶——
這樣的事情不止發生一起,儘管情境不同,但基本都大同小異。
眼看著天幕對於女子的維護和幫襯越來越多,總有坐不住的,心裡不得勁的,所以這揪著縫兒,怎麼都要掰扯回來點。
但可惜的是,不僅沒能逞一時口舌之快,竟還更加丟人現眼了。
而且天幕竟還在繼續往下說——
【建祠祭祀,樹碑立傳……但後世對於黃道婆的紀念可不止是如此。】
不止是如此?
這樣都很不得了了,那還能如何?!
無數女子不禁更莫名激動起來。
這位平民女子,還能達到什麼程度?
第76章秦良玉 為女界吐氣,為女界吐氣!……
漢朝未央宮。
劉徹也是摸了摸下巴,心想一個平民女子,其後世對她的紀念究竟還有什麼?
之前提到過的東漢那位張衡,可也還是做官的。
而這位黃道婆,可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普通百姓,竟是也流芳於世了。
如此平民視角的經歷和傳世之名,恐怕更是能激勵眾多百姓了。
尤其是那些女子們,再怎麼說,所帶來的影響和振奮作用等,必然是不小的。
秦朝咸陽附近——
“快到了。”
呂雉掀起馬車窗簾,已不知是第多少次朝外看去。
而現如今,他們總算是快到咸陽了。
也終於……即將要踏上更未知的道路。
可儘管如此,這條未知的路,她也必須要走。
尤其是在聽了這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