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到半根香的功夫,老師太叫人把她從禪房領到住院,拜見新來的那位師姨。】
【直到這時,黃道姑才知道,這位師姨竟是從海南島崖州到此探親的。
而黃道姑聽師姨談論海南風光時,聽出了神。】
【她想,原來天下還有這麼好的地方?
特別聽說崖州盛產棉花,棉布,又看見師姨穿的一身衣衫,的確同本地棉布不同。
她想起自己當初用手剝棉籽,剝得脫指甲的情景,很想去看看崖州百姓是怎樣種棉織布的。】
秦王宮。
嬴政不禁心下一動——
種棉織布??
難道天幕講的這位黃道姑,和種棉織布有關?
【因為此,黃道姑開始盤算著要是去崖州。
這樣一來,既可避開婆阿媽的追尋,又能學到種棉織布的本領,那該有多好啊。
然後她把這個想法向師姨提了出來,幸運的是得到了對方的同意。
而後黃道姑挑選了個好日子,跟隨師姨奔向那崖州。】
【黃道姑來到崖州一看,確是另有一番天地。
她以師姨道觀為家,很快就和當地黎家姐妹結下了友情,和她們一起種棉,摘棉,軋棉,紡紗,染色,織布。
黎家姐妹織出的五彩繽紛的“黎錦”花被,她更是愛不釋手,後來還同姐妹們共同研究改進紡織技術……】
果然是如此!
嬴政暗自點了點頭,竟然是和技術相關。
還有那研究改進的紡織技術,也不知天幕會不會詳細講到?
【黃道姑在崖州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從一個孤苦伶仃的小姑娘,變成鬢髮斑白的老婆婆了。
一年春天,她在地裡種棉花,突然有人叫了聲:“黃道婆,你看呀!天上那些鳥兒飛得多整齊呀!”
黃道婆抬頭一看,見一群大雁結隊向北飛去,頓時勾起了她思鄉之情——
可恨南宋朝廷**無能,兵荒馬亂,弄得她遠離鄉井……
唉,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黃道婆心想,現在我該回去看看家鄉了。
於是她主意打定,告別了黎族姐妹,回故鄉來了。】
宋末元初之前,不知黃道婆其人的,也都意識到了天幕講此究竟和什麼有關。
對於眾多女子而言,紡織可是毫不陌生。
只是紡織也多勞累,而這位黃道婆,竟是能夠改進紡織技術嗎?
若當真是如此,這可是做了一件大事啊!
【之後在回故鄉的半路上,黃道婆得知,元世祖已設立了“江南木棉提舉司”,要徵收棉布。
又知松江一帶已廣種棉花,而她的故鄉可就在松江一帶。】
【再之後,黃道婆回到故鄉烏泥涇,竟還認得幾條老路,幸喜隔壁三嬸嬸還在,不過人們都叫她“三阿婆”了。
三阿婆見黃道婆回來,免不了暢敘舊情。
然後這位三阿婆對黃道婆說道——“小姑啊!你想想,伲起早落夜用手剝棉籽也來不及,布怎會織得多呢!官府只曉得要布收稅,勿管百姓死活。”
黃道婆聽了,就同她這樣長那樣短的商量如何改進軋棉紡紗的事情。】
是了是了,織布又哪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眾多女子不禁心有同感的點頭,她們早落夜用手剝棉籽,也不一定趕得上官府徵收棉布的數量。
可這其中的辛苦,又誰人在意?
但……卻是沒人想到要改進軋棉紡紗的技術,可這位黃道婆……
【所幸三阿婆的老男人是個木匠,黃道婆就請他來相幫。
這一商量,就決定先改進軋棉籽的辦法。
崖州軋棉籽是用兩根細長鐵棍轉動的,黃道婆畫出圖樣,老木匠就按圖加工起來。】
說到這裡,天幕之上給出了相關的改進圖畫。
而且旁邊竟是還有單分出來的部件介紹!
“快!趕快記下來,畫下來!”
秦王宮。
嬴政也是叫宮人如此詳細記錄下來。
與此同時,不禁又在心中感慨道,從天幕出現到現在,雖然所得東西並不算少,可是他秦朝實在是靠前,這改進的紡織技術可是在那宋末元初就出現了,也不知這中間還出現多少其他新鮮事物,亦或是改進的技術和物件等?
都想要,什麼都想要。
可還是那個問題,他們並不能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