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年僅29歲的女科學家啊?”
“這些聽著,我都不懂。
而且才不到三十歲,真算起來,能有所成的也就十幾年吧?這也是很了不得了啊。”
“又認識了一位奇女子……”
女科學家誒,那其學問得高到什麼地步?
更何況是年僅29歲的年紀?
【王貞儀於清乾隆三十三年間,生於江寧一個醫生家庭。
其祖父王者輔,字惺齋,曾任豐城知縣和宣化知府,精通曆算,著述甚豐。】
【特別是他家藏書豐富,據說有七十五櫥,這些書籍對王貞儀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十一歲時,王貞儀隨祖母去吉林為祖父奔喪,在宣化府生活了五年。
後來她又隨同祖母和父親去過北京,陝西,湖北,廣東和安徽等地,遊覽名勝古蹟,見聞頗多,也接觸到不少社會實際,其間研討學問,又“學射於蒙古阿將軍之夫人,發必中的,騎射如飛”。】
【從蒙古人學騎射,通星象,精歷算,工詩文,通醫理,而且其詩質樸無華,情感真摯。】
【用一位藏書家的評價來形容王貞儀,那就是——“德卿於書,無所不窺,工詩古人辭,尤精天算,貫通中西。
自古才女如謝道韞、左芬之屬能為詩矣,未聞其能文章也;曹大家續漢史矣,宋宣文傳周官矣,未聞其通天算也。德卿以一人兼之,可不謂彤管之杓魁青閨之收並乎?”】
【德卿是王貞儀的字,可見從少年時代起,王貞儀就已經表現出了其百折不撓的堅強性格。】
一個女子,竟然從蒙古人學習騎射?
而且通星象,精歷算,工詩文,通醫理……
這可不止是會得多了。
畢竟聽天幕之言,這不止是會,也還精。
短暫二十九年,可真算起來,恐怕從通曉事理開始,大概也就那十幾年時光。
而這時間內,能學習和掌握這麼多,又何其容易?
所以想要做何事,與時間的長短又能有多大幹系?
若是想要去做,大概都是能做得到的吧?
【可知王貞儀在操持家務之餘,仍是孜孜不倦地刻苦學習。】
【在十七,十八世紀時,我國形成了以梅文鼎,梅珏成為中堅骨幹的安徽數學學派。
祖籍安徽的王貞儀是這一學派的主要成員之一。】
【她在數學研究中,注意吸取包括梅文鼎在內的中西演算法之長,改進概括,化繁為簡,靈活運用,不受舊方法舊思想的束縛,而且王貞儀在《勾股三角解》中還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論述——】
【“中西固有所異,而亦有所合。
然其法理之密、心思之微,而未可以忽視。夫益知理求是,何擇乎中西?唯各極其兼收之義。”】
漢朝未央宮。
劉徹不禁低念著這幾句話。
中西固有所異,而亦有所合……唯各極其兼收之義……
自從天幕揭開那百年之久的漢人之恥,劉徹便對那“西方”深惡痛絕,也是不禁推拒反感。
甚至難免有陰暗心思,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只有讓其消失才是最保險和穩妥的做法。
雖然能不能做是一回事,但也並不妨礙他如是想。
畢竟漢人可是傳承於大漢,有著“漢人”之稱,那就是他大漢的子民,是他大漢延續下去的見證,所以那百年之久的恥辱和奴役,才當真是讓人無法忍受,也不能忍受,所以怎能讓劉徹不時時刻刻牢記心裡,並且異常警惕?
那自然而然,排斥和反感也必然是由此產生。
甚至不止是“陰暗”心思,劉徹還有過其他念頭。
但……現在聽到這幾句話,卻是讓劉徹心中不由得一嘆——
夫益知理求是,何擇乎中西?
世界何其大,他們要不斷發展向前,焉知其他國家就不會有更好的東西出來?
所以……劉徹眯了眯眼,所以那些壞的不能進來,但是那些好的,倒也未嘗不可,哼哼。
【王貞儀對探索宇宙星辰的奧秘,可也是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
她不僅閱讀中外天文著作,還長年堅持夜觀天家。
日算星辰,日積月累,取得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以及第一個天文資料資料。】
【與此同時,王貞儀還對西洋傳入的天文學一分為二,認為“西曆雖至密,亦未能言概準”,“有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