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六尺身軀的大男子忌妒一個巾幗婦人,他如果夜靜時想一想就應當羞死!”】
嚯!可真是敢說!
也太敢說了!
聽到這裡,有女子甚至拍掌叫了幾聲好。
當真說得好!
那些見不得女子更能力出眾的男人,以六尺身軀去忌妒一個巾幗女英雄,就應當羞憤去死才對!
怎麼自己兵敗回營,卻要將秦良玉拒之城外?憑什麼!
那總兵就該羞死!還有那些自己沒有能力,也不允許別人有能力的將領!真真是可笑極了。
“秦良玉,說得好!說得太好了!”
“可就是不知那時的皇帝會如何回應?”
“這可不止是說了一個總兵,還影射了一群將領啊,雖說以女子身份如此敢說,令人實屬刮目相看,可這樣不留情面的說辭,又是出自一個女子之口,不會叫那些人更惱怒欺負回去吧?”
不怪她們有如此想法,畢竟她們也算是看清了一些事情,不盲目了。
所以也就不由得有此擔憂。
然後就聽天幕繼續說道——
【所幸的是,明熹宗在看了秦良玉的上書後,不願意失去這樣一位優秀難得的女將,於是下詔文武大臣必須以禮招待秦良玉,不得有任何猜忌。】
“這個好!”
而且還是下詔不得有任何猜忌,可真是叫她們心情舒暢了!
【不過作戰哪有一帆風順的。】
嗯?發生了什麼?
【天啟四年,即公元1624年,秦民屏隨巡撫王三善率軍在陸廣作戰失敗,之後王三善率先逃走,秦民屏卻在大方大破賊兵,屢戰屢勝,只是退兵時,遭到賊兵襲擊,奮戰而死,秦民屏兩個兒子秦佐明,秦祚明突圍而出但也重傷。】
【秦良玉上書請求撫卹。
朝廷於是追贈秦民屏為都督同知,並立祠祭祀,兩個兒子封參將,秦翼明,秦拱明官至副總兵。】
【可儘管如此,秦良玉還是失去了自己的弟弟,失去了左膀右臂。】
【以及崇禎三年,即公元1630年,清軍大舉進攻,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極進圍京都。
秦良玉率秦翼明奉詔勤王,並拿出家中的資產充作軍餉。
對此,崇禎皇帝特意下詔表揚,並於平臺召見秦良玉,還賞賜秦良玉錢幣牲畜酒水等,並賦詩四首表彰秦良玉的功勞。】
【之後皇太極退兵後,秦良玉率兵回鄉,而秦翼明就在京畿附近駐紮。】
【這個時候,秦良玉已經大概有57歲了。】
五十七歲啊,竟已經是不小的年紀了。
李世民不由得在心中嘆息一聲。
行兵作戰的苦,他當然懂,也比誰都清楚,一個女子能堅持到如此年紀,當真是很不容易。
【秦良玉得到很多,如錢財,如殊榮,可她也不是沒有失去。】
【但你若問她後悔嗎?怎麼想,也應當是不後悔的。】
【明朝末年,清軍的入侵和農民的暴動等,使得當時的社會形式動盪不安。
督師孫承宗因受到朝中大臣的彈劾,被迫精兵簡將,而用於防備清軍入侵所修築的關錦防線,也被新上任的督師高第破壞,這之後,孫承宗在解了京都之圍後被再次啟用,於是到達遼東準備修復大淩河。】
【當時邊關重地可能隨時會遭到清軍的襲擊,而且因為之前精兵簡將,兵力的調配明顯出現了不足的狀況。】
【於是秦良玉領石砫兵共計一萬一千八百一十八人去駐守大淩河,保證了大淩河的修復如期竣工,除此之外,秦良玉還對遼東抵禦清軍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她是保家衛國的將領,是抵抗清軍入關的將領,為國也為民,她怎麼會後悔?】
【而想必那些願意跟隨秦良玉的人,無論是親人還是將士等,恐怕也都是不後悔的,因為無論是秦良玉,還是這些跟隨她的人,都從未忘記過自己的職責,他們是將領,是士兵,而不是極其簡單的男女定義,她和他們都是一樣的。】
是啊,保家衛國哪分男子與女子呢?
男子不懼征戰沙場,馬革裹屍,女子又如何畏懼!
不懼犧牲,無畏而戰的血性女子也不是沒有!
都說女子多愁善感,可也有女子強悍無畏,哪怕到了知命之年,也能一如既往,一往無前!
【再看秦良玉逆戰反王——】
【有先前說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