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有關天文曆法方面的心得體會。】
【如卷五中有《歲差日至辯疑》,《盈縮高卑辯》,《經星辯》,《黃赤二道解》。
卷六有《地圓論》,《地球比九重天論》,《歲輪定於地心論》,《日月五星隨天左旋論一、二、三》。
卷七有《月食解》,《勾股三角解》等。】
【據傳她的著作共有64卷之多,可惜如今我們只能讀到很少一部分了。】
竟是這樣嗎?
可當真是好可惜。
有不少人聽得不禁蹙起了眉心。
秦王宮。
嬴政也是不由得皺起了眉。
如此多的研究相關著作,竟不能流傳下去,簡直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是不是和當時的社會境況有關?
因為是女子,所以得不到重視?
或者又是因為戰亂等?
總之不管是什麼,這樣的科學研究等著作,必然要保護好才是。
不過嬴政轉念一想,這位王貞儀可是離他太“遙遠”了,為其焦灼也是無力,就很……生氣。
【雖然王貞儀的著作流失很是可惜,但其科學鑽研的精神品質,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如像王貞儀這樣博覽群書,鍥而不捨的女子,其對古籍中的天文資料等,很是仔細體會,並從中不斷吸取營養。】
【比如當時一些曆書將恆星年同迴歸年的區別,說成了起於漢武帝進行太初改歷的時候,但王貞儀指出,這種差別並不是起於《太初曆》,而是自晉代虞喜發現“歲差”以後,這才“天自為天,歲自為歲”。】
【曆書上還說,由於歲差,春分點逐漸東移。
同時王貞儀也指出,這也是錯誤的——歲差引起的春分點移動是西移而不是東移。】
又是總在不經意間被提起的劉徹:“……”
不過還好這次是沒提他什麼。
真是還好還好。
【另有一些人認為,歲差可以用“土圭”測得。
但王貞儀指出,土圭只能測日影,哪能測歲差?】
【歲差只有用“中星法”才能測出。】
【另外在我國何時產生“定氣”的問題上,有人認為古人對日行遲疾沒有認識,“定氣”始於唐代曆法。
但對此,王貞儀批評說,這又錯了。】
【“定氣”開始於北齊的張子信,其後隋代劉悼,唐朝李淳風和僧一行才測得更加精密了。】
【像王貞儀的這些批評和見解,基本符合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實際。
而她這種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等,如今仍是不禁讓人為之欽佩。】
【與此同時,也是我們學習的物件和楷模。】
一個女子,敢於否認和提出批評,敢於站出來指出錯誤,這不僅需要勇氣和膽量,更需要膽識和見地,以及專業才華支撐,可想而知在那個時候,當王貞儀站出來提出錯誤的時候,恐怕必然是會面臨一系列問題以及諸多為難等。
但即便如此,她還是能一遍又一遍的站出來,指出錯誤,提出批評等等,這是其在科學研究上的鑽研和認真態度驅使,是當真可為楷模的存在,並足以令人欽佩和讚歎。
這其中種種品出的滋味,自在心間醞釀而起。
在眾人心中,更是在眾多女子心中。
【再說王貞儀與封建倫理的抗爭,其實在她的不少詩文和書信中都有表白。】
【可以說,王貞儀簡直是一面從事科學研究,一面為婦女的地位呼號。】
【歷史事實也說明,越到封建社會後期,統治者就越要把天文學拉入迷信的泥坑,如利用天文搞“風水”之類。】
【面對這些邪惡,王貞儀在《葬經闢異序》和給她父親的一封信裡,明確宣佈,這些東西完全是騙人的鬼話,絕不會影響子孫後代的貧富貴賤!】
【但對此,還有人抬出所謂“風水”,本是古代聖賢所倡導的,想要以此來嚇她。】
【可王貞儀如何能屈服?於是她更藉此指出,這正是那班聖賢的缺點,學古人必須取批判態度。】
【所以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王貞儀的科學成績等,正是在同這些謬端邪說的鬥爭中取得的!】
【敢說更敢為,逆流而上者少有,但王貞儀必然在其中熠熠生輝!】
反駁古代聖賢,甚至指出是其缺點!
嘶……這怕是男子也不敢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