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2 / 4)

小說:彭德懷自傳 作者:竹水冷

隊一齊猛攻,將敵陣開啟了一個缺口,殺出一條血路,退回永新根據地,突出了敵三面包圍、北面側溪河漲水不能徒涉的十分危險的境地。

此役傷亡三百餘人,縱隊長賀國中陣亡,李燦負傷,參謀長劉之志陣亡。十一個大隊長,九個負傷。敵軍行動如此迅速,部署如此周密,出人意外,如果不是預先知道我軍的行動,是難以設想的,我懷疑是否有內奸。

打安福後,部隊集結永新城西,紀念七月二十二日的平江起義。

這一年(一九二八——一九二九年)中的經驗教訓是不少的,這一年也是最艱苦的一年。

注 釋

〔41〕十大綱領,即一九二八年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十條政綱:一、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二、沒收外國資本的企業和銀行;三、統一中國,承認民族自決權;四、推翻軍閥國民黨的政府;五、建立工農兵代表會議(蘇維埃)政府;六、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增加工資、失業救濟和社會保險等;七、沒收地主階級的一切土地,耕地歸農;八、改善兵士生活,給兵士以土地和工作;九、取消一切苛捐雜稅;十、聯合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蘇聯。

第七章 重返湘鄂贛邊區

(一九二九年八月至一九三0年六月)

回到湘鄂贛邊區

一九二九年秋,從湘贛邊區率四、五兩縱隊回湘鄂贛邊區。七月份,四、五兩縱隊集結永新、寧岡、蓮花邊界——也就算是蘇區中心區,休整了一個月。八月張輝瓚師、譚道源兩師共四個旅開始向我軍進攻。第一線三個旅齊頭並進,一路經永新、一路經蓮花,向我休整地夾擊;第二線一個旅為策應。我軍約一千一百人左右,從敵軍間隙中進至潞口砂(蓮花縣城東約四十里)埋伏,待敵主力進佔蓮花時,我乘敵之不意,襲擊敵之後尾。當晚敵之尾後一個營和輜重進至潞口砂宿營,我已在敵前進路側預先埋伏,乘敵集合出發時,猛烈射擊。該敵大亂,我軍猛烈衝殺,半小時全部殲滅該敵。敵全師輜重全被我繳獲,可惜當時群眾因敵軍進攻,上山打埋伏去了,無人搬運,除儘量埋藏外,也顧不了打掃戰場。此役是“避強擊弱”,又打中了敵軍要害——輜重,但如不擴大戰果,仍然打退不了敵軍的進攻。只有不顧小利,照顧大局,決心“避實擊虛”,“攻其不救”,才能調退進攻之敵。遂迅速北進,攻佔宜春、分宜,消滅地主武裝,後又攻克萬載。先威脅樟樹,進一步威脅南昌。進攻湘贛邊之敵,乘夜退回吉安。這次敵軍被迫放棄了永新、蓮花兩城。此時,湘贛邊蘇區、並寧岡有三個完整縣。

我們乘勝進到銅鼓地區,回到離開一年多的湘鄂贛邊區,時已九月。此時紅五軍有相當能力消化俘虜兵,故部隊易於補充。九月下旬,召開特委和五軍軍委聯席會議,介紹兩個邊區及紅四軍經驗,主要是軍隊做群眾工作經驗、建設根據地經驗(包括籌款)和軍隊政治工作經驗。交換了情報:邊區工作有了進步,留在邊區的紅五軍六個大隊無增減,地方游擊隊稍有擴大;盲動主義殘餘雖未完全肅清,但比一九二八年要少得多了,什麼“殺,殺,殺盡一切反動派”,什麼“燒,燒,燒得×毛×光”,這類極不文雅的盲動主義口號也看不見了。我們分析了形勢:蔣桂矛盾已很緊張,蔣介石嫡系錢大鈞軍集結衡陽,湘軍吳尚第八軍集結祁陽,蔣桂軍閥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江西方面第二軍魯滌平部和滇軍朱培德之第三軍也有矛盾,客觀形勢有利於革命發展,擴大游擊戰爭和蘇區。

紅五軍軍委抓住了這一有利形勢,認為紅五軍的主要任務是要把井岡山脈、幕阜山脈、九宮山脈打通,把湘鄂贛邊、鄂南區和湘贛區南起井岡山,北抵長江聯成一個長塊;在此地區放手發動群眾,消滅地主武裝民團,分配土地,建立黨,建立政權,建設比較鞏固的根據地,配合紅四軍前委一年奪取江西的計劃。為適應上述情況和任務,把五軍編為五個縱隊,每縱隊轄五個大隊;另一特務大隊、一於部訓練大隊,共三千一百人左右。劃定各部游擊區:第一縱隊司令孔荷寵,活動於平江、修水、通城地區;第二縱隊司令李實行,活動於瀏陽、萬載、萍鄉地區,原該縱隊司令黃公略調任五軍副軍長;第三縱隊司令吳溉之,活動於銅鼓、宜豐地區;第四縱隊司令郭炳生,活動於湘贛邊蘇區;第五縱隊司令李燦,活動於鄂東南之陽新、大冶、通山、通城、蒲圻、咸寧和江西之瑞昌、武寧等地區。

當時全五軍三千人,還不及平江起義時多,但經過一年鍛鍊,素質大為提高。主要是同人民群眾相結合,它所起的作用就大不相同了。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