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1 / 4)

小說:遊戲的城市 作者:圈圈

辦公生涯所包含的致命的乏味,從而也深得斯科特·亞當斯先生一書的精髓。但在

中國,在這片嚴格點說還只是剛剛進入現代化程序的第三世界的土地上,這些身為

白領群落中一分子的人們對斯科特·亞當斯先生的積極響應就理應格外地引起我們

的注意。試想想,就在不久之前,“白領”一詞還無法出現在共和國任何主流的媒

體上,還只能蟄伏在非主流的話語圈和生活圈裡。而此刻,“白領”如同“股票”、

“淘漿糊”之類正成為人們口頭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辦公室的故事上編寫著人

們生活中的新浪漫主義;而這個其實正受到最多誤解的新人群正被無知的人們抽象

為新時代的典範,一句話,“白領”已成為一種價值尺度,而它所指代的物化現實

也成了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基於這樣的“白領文化”語境,“反白領文化”

或者更準確點說是反“辦公室文化”的傾向,就不只是有趣還應是自有它的深意。

“全世界的白領都應是相同的,他們有著相同的心理感受和相同的內在慾望,

那就是渴望不斷地向上爬,但又不得不忍受向上爬時的屈辱,因而,他們比其他階

層的人們更需要發洩。”在某家日本老牌公司中工作過而今已跳槽至某家英國老牌

公司的洪先生這樣說道。他剛剛看完《迪爾伯特原則》,他說斯科特·亞當斯的觀

察力讓他敬佩,他又說盡管自己身為白領的時期不算很長,但有時他確有著如同斯

科特·亞當斯所指出的“生命之泉乾枯之後變得像一塊抹布”那樣不祥的預感,此

外,他非常欣賞斯科特·亞當斯的敘述立場,那就是徹底的調侃:不僅嘲笑辦公室

中所發生的一切,並且也嘲諷作為嘲笑者的自己。“這樣,他不僅表現出了自己的

睿智,洞察了新人類的閱讀心理,他還使得本質是灰色的生活變得輕鬆起來,人們

不至於因為憤怒而最終絕望起來。”月收入在三千美金與五千美金之間徘徊的洪先

生是如此解讀《迪爾伯特原則》一書的,他的解讀也許並不能概括作為第三世界一

分子的中國白領的心理,但那裡應該有著朱偉和他的女友們的若干心緒。換言之,

在中國上海這座最為現代化的城市中,那些身處白領群落的人們,遠遠要比在一邊

胡思亂想進而胡言亂語的男女更精準地理解到,當他們在為自己看上去相當不錯、

聽上去相當體面的“白領”生涯奮鬥時,其實正怎樣無可挽回地變成一條可憐兮兮

的“辦公蟲”,正怎樣不可救藥地墮落成一個工業社會中的“白痴”。他們由此而

人手一冊《迪爾伯特原則》,由此而在各自的小圈子中盡情地戲謔自己的老闆,將

各自在剛剛開始的白領生涯中積累的壓抑、不滿得以盡情釋放。或許,與他們的西

方同行不同,他們還沒有發展到這樣的一步:在無法謀殺自己老闆的無奈中,只得

恨恨不已地將斯科特·亞當斯的漫畫釘在辦公室的牆壁上。

豪華雜誌:尋找城市之門的鑰匙

豪華雜誌繼續以迅猛的速度在發展,或者你也可以說是在“瘋長”,當我們再

次打量和言說它的時候。

僅以上海為例,我們在看到了《HOW(好)》、《文化廣場》、《大都市》之後,

現在又看到了《上海文化》和麵世不久的《青年社交》,我曾經將這種現象稱之為

是中國大陸所有試圖現代化的城市對中國新人群、新社會的一種解讀,或者也可更

為抒情地稱之是我們時代試圖“尋找一把開啟城市秘密之門鑰匙”的努力。

然而,這只是一個角度。還有著其他的角度有待我們闡述,譬如“文化的替代

與置換”。

我指的這種文化替代與置換並不發生在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換言之,在

市民社會里,這樣的替代與置換早就開始而且早就完成,我們不是在向隅哭泣的精

英文化的一邊聽到了大眾文化得意洋洋的聒噪嗎?我說的文化替代與置換髮生在大

眾文化的內部。在今天,大眾文化發生了再次的分裂,不那麼精確地說,是迅速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