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將竹溜子捧住,然後站起身來,踏上歸途。月光落在路上,就如結了一層霜。餘遊洋知道那是月光給人的錯覺,但還是感覺到了一陣陣的涼意。
趙閒雲的棺材入土後,姥爹找到餘遊洋,說道:“你看看家裡還剩多少錢,我可能還要用一筆錢,如果錢不夠,我就要賣一些田產湊錢。”
餘遊洋緊張道:“怎麼啦,你又要出遠門嗎?可是現在羅步齋還沒有……”
姥爹搖搖手,說道:“不是呢。我不是要出遠門。現在弱郎大王被禁錮在池子底下了,我不用躲避。”
“那你是要……”
“準備聘禮。”姥爹預料到了餘遊洋的反應,說完就低下頭。
“聘禮?你是要……”餘遊洋驚訝道。
姥爹點點頭。
“可是趙姐才入土,你就不能等一段時間嗎?”餘遊洋憤憤道。
“不能等了。”姥爹說完轉身就走了。
餘遊洋愣愣地站在原地,看著姥爹越走越遠。
第二天,姥爹去了尚若然的親戚家。
尚若然在這裡住了一段時間了。在姥爹接連操辦小米和趙閒雲的葬禮時,她去過馬家老宅兩次,一次是給小米磕頭,一次是給趙閒雲磕頭。除了這兩次外,她這段時間裡沒有再去馬家老宅。
她好像預感到了什麼,又或者她躲避著什麼。
姥爹單獨跟尚若然聊了一個上午。
他們到底說了些什麼,至今沒有人知道。
但是有人看到尚若然從屋裡出來的時候臉上掛著淚水,卻又喜笑顏開。而姥爹出來的時候一臉平靜,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
還不等眾人猜測他們倆之間發生了什麼,他們的喜帖就發出來了。
餘遊洋等別人收到了喜帖才知道姥爹心意已決。她三番兩次衝到尚若然的親戚家,要將尚若然揪出來問話。
尚若然反鎖了門,躲在屋裡不出來。尚若然的親戚拉扯餘遊洋,勸她不要這樣。
“男人嘛,不都這樣嗎?哪裡缺得了女人?”許多人這樣勸餘遊洋。
認識姥爹的人大多也說姥爹續絃的速度太快了。
姥爹並不作解釋。
餘遊洋沒有辦法,每天給昏迷的羅步齋喂湯水時就在羅步齋面前唸叨,責怪姥爹沒有人情味兒,說自己看錯了姥爹。她故意將話說得很大聲,讓屋裡的姥爹也聽到。
外公記得那段時間裡幾乎所有的人見了他都要說:“岳雲啊,你父親要給你找後媽啦,你以後沒有好日子過啦!要是你後媽有了孩子,你就沒人疼沒人養啦!”
☆、第二百五十六章 花姐21
外公聽到別人這麼說就很擔心很恐懼。可是他無法阻止父親續絃。
出乎意料的是,後來一段時間裡尚若然很疼他,並不像別人說的那樣。
姥爹給了尚若然家裡很多錢,除了趙閒雲帶到馬家來的東西之外,姥爹幾乎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田產也賣了一大半。
姥爹擺喜宴的那天,在趙閒雲的葬禮上唱哀歌的道士也來了。
他是不請自來的。
說他是道士,其實他算不得道士。在畫眉村這一帶,不少像他這樣介於道士和農民身份之間的人。平時在家裡幹農活,偶爾拿起嗩吶練習一下。這裡的人將嗩吶不叫嗩吶,叫“號”。吹嗩吶說成是“吹號”。閒時也看看道教經書。等哪家有人亡故了,自然有人來請他去吹號唱哀歌。雖然這種人算不上是道士,但是這裡的人都習慣將他們叫做道士。
這種道士倒有點像是手藝人了,跟打鐵的,挖井的,補碗的沒有什麼區別。農時忙農活兒,閒時做藝。
這種道士也還有不同分工的。有的擅長打鼓,有的擅長吹號,有的擅長敲木魚,有的擅長唱哀歌,就像木匠有的擅長打造農具,有的擅長打造傢俱,有的擅長做棺材一樣。道士裡還有專門打鑼的,不過由於打鑼最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一般由亡者自己村裡的老人家負責,打鑼的同時負責放鞭炮。因為道士每吹一段號,或者每唱一段哀歌就要歇息一會兒。道士歇息的時候靈堂就顯得冷清了,膽小的就會害怕。所以打鑼的人這個時候就放鞭炮,吵一吵,熱鬧一下。
那個不請自來的道士就是最擅長唱哀歌的人。在所有的道士分工中,要屬唱哀歌最難。敲鑼打鼓錯了一點,外行人聽不出來。唱哀歌好聽不好聽,內行外行都能聽出來。唱到亡者剛剛得知自己去世時的驚慌時,唱哀歌的人要從唱曲中表現出驚慌來;唱到亡者看見親人為他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