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2 / 4)

,進入山東。1927年10月,率軍西征。1928年任第4集團軍總司令兼武漢政治分會主席,指揮桂軍與蔣、閻、馮軍共同進行“二次北伐”,對奉系作戰。1929年4月,蔣桂戰爭爆發,後桂系戰敗,李宗仁宣佈“下野”並赴香港。 九一八事變及一•二八事變相繼發生之後,國難日深,抗戰的形勢日趨明朗。儘管國民黨中央一再猶豫,李宗仁已在為抗日做準備。當時,李宗仁與日本軍、政、商、學各界一些要人有來往。日本人由於對侵華和反蘇的意見不同而形成南進派和北進派。李宗仁利用兩派間的摩擦,有意識地交結朋友,瞭解日軍發動侵華戰爭的部署,並特意培養一些情報人員。 1932年,李宗仁回到廣西維持西南治安。同時與白崇禧、黃旭初等一起整頓廣西政局。1934年,制定“廣西建設綱領”,抵制日貨,進行一些抗日動員,並在全省實施“寓兵於民”政策,實行徵兵制,新兵訓練一年後退伍。建立兵工廠,開辦航空軍事學校,擴建空軍。在兩個月的時間內,他將原來14個團的常備軍,迅速擴編到48個團,組編為4個軍。戰爭爆發即開赴抗日前線。 如何對待即將到來的戰爭,李宗仁做了一番積極的研究和思考,他於1933年撰寫的《焦土抗戰論》論文中提出:“吾人心須避我之所短,而發揮我之所長,利用我廣土眾民,山川險阻等優越條件來困擾敵人,做有計劃的節節抵抗的長期消耗戰。到敵人被誘深入我國廣大無邊原野時,我即實行堅壁清野,敵人無法利用我們的人口物質,並發動敵後區域游擊戰,破壞敵人後方交通,使敵人疲於奔命,顧此失彼,陷入泥沼之中,積年累月,則暴日必敗無疑。” 1937年10月,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38年1月起兼任安徽省主席),駐節徐州。直轄山東全省和長江以北江蘇、安徽兩省大部地區,保衛津浦線。他從戰略上判斷:京滬戰事一結束,津浦線必然是敵人南下攻擊的目標。徐州地區是連結津浦、隴海兩條幹線的重要交通樞紐,是華北通向華南、華東的戰略要地。若敵軍在津浦線不能遭到有力的抵抗,將一舉可下武漢,囊括中原,我軍無喘息的機會,抗戰局勢將極為被動。李宗仁深知津浦線防禦戰對於抗戰局面的重大作用,決心以重兵拖住敵人。 李宗仁首先調第31軍駐守在湖泊與山丘交錯的滁州、明光一帶,利用地形有效地阻擊敵軍的機械化部隊。且佈防於淮河北岸,憑險拒敵越河北進,與數倍敵兵周旋,在津浦南線南段形成隔淮對峙之局四十餘日,使魯南戰場有從容部署的機會。雙方消耗到一定程度,李宗仁便命令第31軍西撤,讓開津浦路正面,引誘敵人主力北調,我方有時間調兵迂迴殲敵,發揮內線作戰的優勢。

第五部分李宗仁 上將(2)

津浦路沿線阻擊日軍

1938年2月,日本華北方面軍第2軍板垣師團,由青島沿膠濟路西進,與沿津浦路南下的磯谷師團相呼應,企圖會攻臺兒莊,進而包圍徐州。李宗仁先調動龐炳勳軍團,在臨沂阻截南下的板垣師團,並及時派張自忠軍援助。這樣就成功地阻擊了敵軍,粉碎了日軍板垣、磯谷兩師團會師臺兒莊的計劃,造成而後臺兒莊血戰時,磯谷師團孤軍深入而被圍殲的契機。龐炳勳的部隊共5個步兵團,實力不足一個軍,原屬於被縮編的範圍。龐不願遣散自己的部隊,經李宗仁交涉,國民黨中央軍委收回成命,龐炳勳軍上下對李宗仁感激不盡。又龐炳勳部與張自忠部都是所謂雜牌軍,久被國民黨中央所歧視,裝備陳舊,糧餉也不足。故龐炳勳向以避重就輕、儲存自己實力著稱。而且龐炳勳與張自忠有宿怨。這次李宗仁與他們坦誠相見,多加撫慰鼓動,使他們能夠在抗日戰場上丟棄前嫌,互相配合而打了勝仗。 面對沿津浦線正面南下的磯谷師團,李宗仁命令增援部隊鄧錫侯部死守滕縣。雖然最後失守,然終究延緩了敵軍南侵的步驟,使我方增援部隊能及時趕到參戰。鄧錫侯部隊也是“雜牌軍”,原駐紮四川成都,裝備落後,糧草不足,多受其他部隊排擠。李宗仁對該部卻十分重視和信任,在第五戰區的庫存中撥出大批子彈和迫擊炮支援,又向上申請500支新槍補充給他們。這次戰鬥中,這支川軍不惜重大犧牲,完成了作戰任務。臨沂、滕縣兩役,拉開了臺兒莊大戰勝利的序幕。 在臨沂和滕縣戰事告急時,蔣介石調第一戰區駐河南的湯恩伯軍團和孫連仲集團軍增援。李宗仁便先派孫連仲到臺兒莊部署防務。因為孫部原為馮玉祥的西北軍,善於防守,以迎戰驕狂的日軍磯谷師團最為合適。與此同時,將湯恩伯軍團部署在津浦線上引誘敵人,以便在適當的時機讓開津浦路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