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施行妖法。
☆★☆★☆★☆★
①哈瑞爾;《靈魂概念》,第525頁,轉引荷恩:《一箇中國村莊的死亡崇拜》,斯坦福大學出版社1973年版。丹尼斯對廣東的一個“魂遊”事件作了詳細敘述,參見《中國的民間傳說及其同雅利安與閃族傳說間的類同之處》倫敦1876年版,第59~61頁。德格魯特爭引用小說資料顯示,有能力的人可以使自己的魂離開軀體,“特別是為了達到看到隱形事物的目的”。
②席文指出,中國人認為在死和睡著之間並沒有十分嚴格的區別。死去只不過是未醒來而已。“死”這個字也被廣泛地用於“失去知覺”的狀況。私人通訊,1988年12月24日。
③《聊齋志異》第234頁有一個故事。患上了相思病被認為是一個年輕公子失魂的原因。
☆★☆★☆★☆★
“招魂”既可被用之於葬儀,也可被用作醫治孩子疾病的一種手段。這表明,活著的人們在死者(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剛剛死去的情況下還不願接受這已是最後的事實;這也表達了他們不願讓死者離去,如還有可能便還要將他召喚回來的情感。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當死者是孩子時,人們會將孩子的種種病狀歸之於也許是驚嚇造成的暫時失魂的緣故。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父母便會求助於招魂儀式。這種儀式一般稱之為“招魂”或“叫魂”,兩者都意味著“對魂的召喚”。需要記住的是,“叫魂”有時和“偷魂”是同一意思。摯愛孩子的父母和邪惡的術士都在對魂進行“召喚”——一個是要將魂喚回到體內,另一個則是要將魂從體內喚走。亨利·多爾(HenryDore)曾在長江流域的社群對晚清的招魂進行過觀察。下面記述的是發生在安徽的一場儀式:在為孩子招魂時,使用的方法如下:先是提到孩子的名字,然後招魂的的人說:“你在哪裡玩啊,你快回家吧。”或者說:“你在哪裡嚇著了,回家吧。”……如果孩子的名字叫乃喜,招魂的人就會說:“乃喜啊,你在哪裡嚇著了?你在哪裡玩?回家吧!”另一招魂的人會跟在後面答應道:“回來啦。”當他們四處喊叫時,一個人會在屋裡將死去孩子的衣服放到房子附近或門道上的一根掃帚柄上,然後注意地觀看是否有樹葉或小草之類的在近處移動,或者是否有小蟲子在近處飛動任何這種情況,都是魂已經回來了的跡象。術士以謀命為目的的作法程式竟然同摯愛孩子的父母所從事的禮儀活動有著相同的語言表述方式,這正是這整個事情令人特別感到憎惡的地方。正如在本書第四章中所揭示的,《大清律例》所使用的語言表明了妖術活動所具有的奇怪的滲透性特點:如同歐洲魔法活動中的黑色彌撒一樣,它將正統社會生活中平常的禮儀活動顛倒了過來,成為對這種禮儀活動的一種嘲弄。
有關失魂的恐懼是從人們認為術士擁有侵害人身法力的一般想像中派生出來的——這些術士有本事從遠處竊得活人的精氣,使得沒有生命的物體獲得生命,再透過替身來對人造成危害。由於侵害人身的妖術活動是1768年大恐慌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有必要在這裡稍作討論。被術士們賦予侵人魔力的物品可以有各種各樣,但最普通的似乎是透過妖術而獲得生命的紙人。各種“奇事異聞”中充滿著有關這種紙人的故事。
明朝的一個故事講到,廣東有一個姓李的術士,會一種名為“先天神算”的預卜未來的法術。據他宣稱,他會讓“紙人紙馬”變活,還會用“紙劍斬人首級”。他甚至還懂得讓死人復活的法術。這位多才多藝的術士最後被一幫屬於白蓮教一個支派的造反者網羅去了。①湖北有一個姓吳的書生,有一次當眾嘲弄了當地一個頗受人尊敬,被認為有本事偷魂的張姓術士的法力。吳書生料到張術士會對他進行報復,便在當天晚上拿著一本《易經》當武器,坐著等侯。②一個身穿盔甲的鬼怪撞進屋裡,對他發起攻擊,但當吳書生用《易經》向那鬼怪猛打過去時,那鬼怪竟然仆地而倒。
吳書生髮現地上只有一個紙人,便把它撿起夾在書中。過後,又有兩個黑臉的小妖精闖了進來,也被他用同樣的辦法對付掉了。過不多久。一個哭哭啼啼的婦人出現在門前,宣稱她是那個術士的妻子。她哀求吳書生放了她的丈夫和兩個兒子,因為他們的魂都附到紙人的身上去了。地嗚咽著說,現在她家裡只剩下了☆★☆★☆★☆★①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753頁。發生於十六世圮的一次叛亂是由一位名叫唐賽兒的婦女領導的,她是白蓮教的一個支派的成員,據信能透過操縱活生生的“紙人”施行妖術。